
同“ 覆鹿寻蕉 ”。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覆鹿遗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fù lù yí jiāo,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将真实发生的事情误认为是梦幻,导致一再失误。以下是详细解析:
成语源自《列子·周穆王》中的故事:
郑国樵夫在野外砍柴时,偶遇一只受伤的鹿。他将鹿打死并藏于沟中,用蕉叶(柴草)覆盖。后来返回寻找时,却忘记藏鹿之处,误以为此事只是一场梦,最终错失真实的收获。
该成语最早见于清代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若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列子》等古籍及相关成语词典。
《覆鹿遗蕉》是一个成语,意指事物互相覆盖,遗憾无法弥补。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可惜或悔恨的事情,表达一种无法挽回的遗憾。
《覆鹿遗蕉》的部首拆分分别为“衣”、“鹿”、“艹”、“艾”、“蕉”,总共有17个笔画。
《覆鹿遗蕉》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确切,但它常被使用于描述历史事件或个人遗憾的无可奈何。
在繁体中,成语为《覆鹿遺蕉》。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但《覆鹿遗蕉》这个成语的表示并没有太大差异。
1. 尽管他努力了很多年,但他仍然无法弥补自己失去的机会,真是覆鹿遗蕉。
2. 那位年轻的画家因为没有珍惜机会而惋惜不已,他的事业就此覆鹿遗蕉。
成语《覆鹿遗蕉》本身已经是一个有意义的词组,暂时没有常见的相关组词。
类似意思的近义词包括:天长地久、乘风破浪、一去不复返。
与《覆鹿遗蕉》相对的反义词是“弥补遗憾”或“重新开始”等词语,表示有机会挽回的遗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