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诎体的意思、诎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诎体的解释

(1).弯曲肢体。谓被绳索枷锁。《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詘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 李善 注:“詘体,谓被縲繫。”

(2).屈身拜伏。《汉书·张汤传》:“故皆居 汤 右,已而失官,守长史,詘体於 汤 。” 颜师古 注:“谓拜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诎体"为汉语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分解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诎"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弯曲,屈服",如《荀子·劝学》"诎五指而顿之"即用此本义;"体"指身体或形体,《说文解字》注"体,总十二属也"指人体十二部位的总称。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字面意为"使身体弯曲"(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二、古代文献用法 该词多见于先秦两汉典籍,包含三重引申义:

  1. 礼仪姿势:特指跪拜礼中的躬身动作,《史记·项羽本纪》"见使者,诎体而谢"即表恭敬姿态(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版)。
  2. 受制状态:引申为身体受束缚,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诎体请吏"形容降服状态(来源:《辞海》第七版历史分册)。
  3. 抽象屈从:由形体延伸至精神屈服,王充《论衡》"诎体事人,非道也"批判无原则妥协(来源:《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三、现代应用范畴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用词汇,仅存于古籍研究、书法术语(指运笔转折处的顿挫)及成语"诎体避患"等特定语境,常见于文史学术论著(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诎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弯曲肢体,指被绳索枷锁束缚
    该含义源于《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记载:“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李善注解释为“被缧系”,即因受刑或拘禁而身体被迫弯曲的状态。这种用法多用于描述古代刑罚或囚禁场景。

  2. 屈身拜伏,指低声下气或屈服于人
    《汉书·张汤传》提到“诎体於汤”,颜师古注为“拜伏”,即身体弯曲以示恭敬或屈服。现代网络解释中,此意进一步引申为“在人前低三下四”,带有贬义色彩。

综合来看,“诎体”既可指物理层面的身体受缚,也可象征精神或地位上的屈从。需注意语境差异:前者多用于历史文献,后者更常见于对人际关系的描述。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引证,可参考《汉书》《文选》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木忽郎谙行搬唇弄舌边际人贬没曹大家嶒棱长搀衬衣尺咫搐口儿道志大头菜淀积物囮头范缜焚掠敷具鬲闭关东出相,关西出将鬼魔三道孤立无援豪篇赫赫巍巍吼啸花天酒地灰心丧意昏君即立继任旧污控辞狂獐劳臣璘豳骡马店米线剽俗批斗平襍诮恼覃被青气清扫清整钦尚袪荡阙败驱石人中龙潸流奢荡申画頽志脱困王权伟量笑不唧儿遐遗洗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