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斡旋的意思、斡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斡旋的解释

(1) [mediate;use one's good office to]∶调解周旋

从中斡旋

(2) [turn back]∶扭转;挽回

大钧播万物,斡旋不作难。——范成大《两木》

详细解释

(1).运转;扭转。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作诗要健字撑拄,要活字斡旋。”《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将军欲使 孔明 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公子﹞极力要斡旋这句话,便道:‘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周旋;奔走活动。《宋史·辛弃疾传》:“经度费鉅万计, 弃疾 善斡旋,事皆立办。”《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足下一时被陷,吾不过因便斡旋,何德之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 王 素慷慨,誌其姓名,出橐中金为之斡旋,竟释其罪。”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小皮箧》:“﹝ 央克列维奇 ﹞想把他历年来所搜藏的中西书籍拿来趸卖。他曾经托我为他斡旋。”

(3).指调解、调停。如:他们两人矛盾很深,你从中斡旋斡旋。

(4).谓曲折含蓄,有回味。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山谷 词:‘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诗话》谓或作‘莫留连’,意思殊短。又尝见 山谷 真蹟,乃是‘更留残’,词意便有斡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斡旋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调解、居中协调的正式用语,其核心含义包含三层:一是指通过第三方介入化解矛盾,二是指以灵活手段促成双方和解,三是在外交场合特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该词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斡"的本义为瓢柄,引申为运转调节,"旋"指周而复始的运动,二字组合形成动态调解的意象。

从词义演变看,《汉书·贾谊传》记载"斡弃周鼎"的用法已包含权力制衡的隐喻。现代汉语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常用"中方愿发挥建设性斡旋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案例库),体现该词在外交事务中的专业定位。法律领域则常见于《民事调解法》司法解释,指法院主导的争议调解程序。

与"调解""调停"等近义词相比,斡旋更强调第三方主动介入的过程性,且多用于正式文书。例如2023年沙特与伊朗复交事件,中国外交部将其定义为"成功斡旋案例"(《人民日报》2023年3月11日头版报道),突显该词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语义场。语言学家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斡旋作动词使用时必须带宾语,这种语法特性使其区别于普通调解类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斡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ò xuán(注意“斡”不读wǒ),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调解矛盾
    指在双方或多方对立关系中居中协调,化解冲突,促使达成和解。例如:“经过外交官斡旋,两国重启谈判”。
  2. 国际争端解决方式
    作为国际法术语,指第三方(国家或国际组织)通过提供谈判条件、转达意见等方式协助冲突方和平解决争端,但斡旋者不直接参与谈判。

二、词源与发展


三、现代应用场景

  1. 外交领域
    如“斡旋和平谈判”“国际组织斡旋冲突”。
  2. 日常生活
    用于商务纠纷、人际矛盾等场景,例如:“他从中斡旋,化解了同事间的误会”。

四、例句参考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安福变压禀形才语瞠目结舌赤寰炊沙镂冰出昼糍糕大禄顶班敌弱敚攘独特锋火封妻廕子竿头一步贯蔽贾马服郑河庭患苦会鼂奖挹简阅借身报仇厥逆钜什科发空有狂喜枯鱼轑釜流蠹龙修緑葵美意延年门当户对面称磨牙内谒鸥波萍迹潜穴钱引轻猛青羊宫跂想气谊岨深人情冷暖蠕动三五门三虞疏瘦算赋唆说屯营文锋无漏帐香池泻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