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算赋的意思、算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算赋的解释

汉 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汉书·高帝纪上》:“﹝四年﹞八月,初为算赋。”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元帝 时 贡禹 有改“年二十乃算”之请,见《汉书·贡禹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算赋是中国秦汉时期征收的一种人头税,其核心含义是按人口数量征收的赋税,主要针对成年男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性质

算赋是以“算”为计量单位的人头税制度。“算”既是计税单位,也指代应缴税款。其征收对象为15至56岁的成年男女,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的特征,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赋”为“敛也”,即征收税赋之意,印证其税收本质 。

二、征收标准与演变

  1. 计税单位:

    一“算”通常为120钱(汉代货币单位)。《汉书·高帝纪》载:“初为算赋”,颜师古注引《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 。

  2. 差异化征收:
    • 性别差异:女性需缴纳算赋,但商贾与奴婢的算赋额度加倍(如《汉律》规定“贾人与奴婢倍算”)。
    • 年龄差异:15岁起征,56岁免征,部分时期对老年或幼年人口减免。
  3. 豁免政策:

    惠帝时推行“早婚免税”,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书·惠帝纪》),以惩罚晚婚行为 。

三、历史沿革与社会影响

算赋始于秦代,汉承秦制并完善。其征收强化了中央集权,但也加重平民负担。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武帝时期因战争频繁,算赋一度增至“人百二十钱”,成为民众疾苦的诱因之一 。至东汉末年,算赋逐渐被户调制取代。

四、字源与词义辨析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书·高帝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影印本)
  3. 《史记·平准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汉旧仪》(卫宏撰,清辑佚本)

网络扩展解释

“算赋”是秦汉时期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一种人头税,其核心特点及历史演变如下:

一、定义与起源

算赋起源于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最初称为“口赋”。汉代正式确立为制度,规定15至56岁的成年男女每年需缴纳固定金额的税钱,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二、征收对象与方式

  1. 年龄范围:汉初规定15岁至56岁为纳税年龄,东汉时部分调整(如元帝曾提议改为20岁起征)。
  2. 征收流程:每年八月进行“案比”(户籍核查),同步完成算赋征收,故称“八月算人”。

三、税率变化

四、用途与意义

算赋收入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如购置车马兵器)和国库储备。其税率调整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民众负担,如武帝时期的高税率与对外战争需求相关。

五、特殊规定

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差异化征收,如要求缴纳麻布或“賨钱”40钱。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细节,可参考《汉书·高帝纪》《汉仪注》等原始文献(综合自)。

别人正在浏览...

按曲百读不厌觱沸比较级鬓鬒仓皇侧调唱门称悲成反比嗔目切齿捶琢代雁地声滴羞蹀躞胴体耳目昭彰迩英合惯犯官治裹锋蒿薤衡从黄牛妪伙长讲度奖章角牴戏积华斤石旧石器时代镌镂麇聚空壁劳乏郿鄠面斥悯伤目空一世弄巧鬞鬤排顿陪偿七调琪花七教泣竹曲盝覰覰然屈尊赏録诗书发冢水烟管摊馆瞎逛详论香箧小酒小体些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