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掉舌的意思、掉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掉舌的解释

(1).犹鼓舌。指游说,谈说。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且 酈生 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 齐 七十餘城。”《新唐书·柏耆传》:“ 王承宗 以 常山 叛,朝廷厌兵, 耆 杖策诣 淮西 行营謁 裴度 ,且言愿得天子一节驰入镇,可掉舌下之。”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嗶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輒不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他日追及泉臺,定有一番倾倒;必不作妒而欲杀之状,向阎罗天子掉舌,排挤后来人也。”

(2).吐舌;蠕动舌头。 唐 元稹 《巴蛇》诗之一:“掉舌飜红燄,盘身蹙白花。” 宋 惠洪 《东坡羹》诗:“ 东坡 鐺内相容摄,乞与馋禪掉舌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掉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游说、谈论(核心含义)

  1. 本义:指鼓动舌头进行游说或辩论,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郦食其“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描述其以口才说服齐王归降。
  2. 引申用法:可表示能言善辩或搬弄是非,如唐代罗隐诗句“张濬掉舌升三台”暗含对权臣巧言的讽刺。

二、形容惊讶或失控状态(部分现代解释)

少数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定义为形容词性成语,表示因极度惊讶而语言或表情失控,例如“听到消息后惊到掉舌”。但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新唐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掉舌》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舌头从嘴巴中伸出或突出。现在,让我们来分解一下它的部首和笔画。《掉舌》由手部偏旁组成,表示与手相关;它的笔画数是12个。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这个词的来源。 《掉舌》一词是由「掉」和「舌」两个字组成的。「掉」是一个动词,指的是东西从高处落下或离开原来的位置。而「舌」表示人或动物口腔中用于讲话和味觉的肌肉器官。所以,当我们说「掉舌」时,意思是舌头从口腔中探出或伸出来。 在繁体字中,「掉舌」也是用相同的字体来表达。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掉舌」的样子可能会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由于字体演变的原因,具体外形可能略有差异。当然,理解和使用词语的含义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来给你举几个关于《掉舌》的例句吧: 1. 孩子看到生日蛋糕,高兴得掉舌头了。 2. 这个小狗贪吃,看到食物就掉舌头。 3. 楼下的抠门肥胖猫懒洋洋地坐着,舌头掉在外面。 同时,我也可以帮你组词、找近义词和反义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 组词:舌头、掉下、伸出、露出、突出等。 近义词:探出、伸长、伸展等。 反义词:缩进、收起、收回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