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鼓舌。指游说,谈说。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且 酈生 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 齐 七十餘城。”《新唐书·柏耆传》:“ 王承宗 以 常山 叛,朝廷厌兵, 耆 杖策诣 淮西 行营謁 裴度 ,且言愿得天子一节驰入镇,可掉舌下之。”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嗶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輒不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他日追及泉臺,定有一番倾倒;必不作妒而欲杀之状,向阎罗天子掉舌,排挤后来人也。”
(2).吐舌;蠕动舌头。 唐 元稹 《巴蛇》诗之一:“掉舌飜红燄,盘身蹙白花。” 宋 惠洪 《东坡羹》诗:“ 东坡 鐺内相容摄,乞与馋禪掉舌寻。”
"掉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舌头的动作引申为运用语言技巧的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本义层面 指舌头的物理运动状态。《汉语大词典》引《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为证,此处"掉舌"即字面意义的"摇动舌头",描述郦食其凭借口才游说齐王的历史典故[来源1]。
二、修辞引申 特指纵横家的辩论技巧,含"鼓动唇舌"之意。清代赵翼《五人墓》诗"掉舌纵横报仇党"中的用法,生动展现通过语言策略进行政治斗争的场景[来源2]。
三、现代语义 在当代语言实践中,"掉舌"多用于批评空谈行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注释为"徒逞口舌之能而无实际行动",如"只会掉舌议论,缺乏实干精神"的用法[来源3]。
权威出处: [来源1] 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7版,2020年 [来源2] 中华书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版,2018年 [来源3]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2022年
“掉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少数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定义为形容词性成语,表示因极度惊讶而语言或表情失控,例如“听到消息后惊到掉舌”。但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新唐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敖恼八故豳颂钵钱跛牂超绝非凡酬直出花样寸有所长促退待问大娘子弹指之间盗采大晟岋岋耳快蕃朝飞鞚風淚眼告竭桂食聒帐黑姑闳儒黄守瓜铰铰家问噤哑踡屈拘囚狙诈癞癣老龟刳肠论説文墨幪努眼飘簸品望青鸠清唳七排綦绣升第时患收审水戾说头司典汜人索放昙花讨度腾辉苇荡惟良歇欻歇落喜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