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空说;唠叨。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我也则是嫂嫂行閒聒七,我不是买来的奴婢,又不是结下的相知。”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閒聒,閒藤野蔓休缠也,俺自有正兔丝,亲瓜葛,是谁人无端调引,谩劳饶舌。”
“闲聒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基本含义
指闲谈、空说或唠叨,带有贬义色彩,常用于形容人们无事生非、七嘴八舌地议论无关紧要之事的行为。
词义拆解
发音与用法
正确读音为xián guō qī(注意“聒”读作“guō”,而非“háo”)。该词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描述他人胡乱插话、搬弄是非的行为,如元代杂剧《杀狗劝夫》中:“我也则是嫂嫂行闲聒七……”。
使用场景
适用于贬义语境,例如:
古籍例证
除元代《杀狗劝夫》外,明代《琵琶记·官媒议婚》也用到类似表达:“閒藤野蔓休缠也……谩劳饶舌”,进一步印证其“多言扰人”的语义。
该词生动刻画了传统语境中人际交往的负面行为,需注意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描述。
《闲聒七》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无事生非、胡闹,形容人说话或行为无谓烦扰。
《闲聒七》可拆分为闲(门)+聒(边)+七(丶)。其中,闲部为“门”部首,聒部为“辶”部首。
《闲聒七》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明代宋濂的《西溪诗话》中,后来被广泛使用,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语。
《闲聒七》的繁体字为《閒聒七》。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将《闲聒七》写作“閒躁七”,其中,“躁”取代了现代汉字中的“聒”。
他整天闲聒七,什么事都要插一脚。
闲言闲语、大闹一场、胡搅蛮缠。
胡扯八道、无理取闹。
安静、沉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