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受箓的意思、受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受箓的解释

(1).古代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接受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叫受箓。《诗·大雅·文王序》“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颖达 疏:“伐 崇 ,作 灵臺 ,改正朔,布王号於天下,受籙应《河图》。”

(2).指道家接受符箓。 刘师培 《<文说>序》:“由是 五祖 传灯, 灵素 受籙,师承所在,罔敢或遗,可谓文章之桎梏矣。”

(3).谓新皇帝登基按道家的仪式接受符箓。《隋书·经籍志四》:“后 周 承 魏 ,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 魏 之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受箓”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主要涉及古代政治与道教文化。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词义概述

“受箓”原意是接受符命之书,后衍生出不同场景的特定含义。其核心含义可分为三方面:

  1. 帝王受命:古代帝王自称受天命,接受天赐符书以证明统治合法性(如《诗经》及唐代孔颖达注疏中提到的周文王受命事例)。
  2. 道教仪式:指道教信徒通过特定仪式接受符箓,象征正式入道或获得法力(如唐代贾岛诗《元日女道士受箓》提及的道教受箓)。
  3. 新帝登基:部分朝代新皇帝即位时,按道家仪式接受符箓,以示正统(如《隋书·经籍志》记载后周皇帝依循旧制受箓)。

二、分点释义

  1. 政治象征意义
    古代帝王通过“受箓”强化“君权神授”观念。例如《诗·大雅·文王序》中周文王“受命作周”,唐代孔颖达疏注提到其“受籙应《河图》”,即借助符箓巩固政权合法性。

  2. 道教宗教行为
    道教中,“受箓”是重要仪轨,弟子需经过授箓仪式获得法职。如刘师培在《<文说>序》中批评此类仪式为“文章桎梏”,侧面反映其在宗教文化中的普遍性。

  3. 历史制度实践
    北朝至隋唐时期,部分政权将道教仪式纳入皇家登基流程。《隋书》记载北周皇帝即位时“如魏之旧”行受箓礼,说明其曾作为国家礼制存在。

三、延伸与关联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和道教文化背景,若需进一步考据具体案例,可查阅《隋书》《诗经》注疏及相关道教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受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受箓》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接受、领受贵重的文凭或奖牌。通常用来形容获得高级学位或荣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受箓》的部首可以分解为“⺮”和“⼿”,其中,“⺮”表示竹木,是左边的部分,而“⼿”是右边的部分,表示手。这个词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受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秦朝的制度。当时的文凭或奖牌是以竹木制成的,用来表彰优秀的人才。受箓就是指接受这样的文凭或奖牌。

繁体

《受箓》的繁体字为「受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尚未形成标准化的写字规范之前,汉字的写法可以有多种变化。古时候的《受箓》可以写成「受籀」或「受箸」等形式。

例句

他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最终成功获得了工程硕士的《受箓》。

组词

相关词语:领箓、得箓、受奖牌

近义词

近义词:受奖、获奖、得奖

反义词

反义词:失箓、失去奖项

别人正在浏览...

百子帐别异不约而同长霓赐篆催花鼓寸善片长蹙剩叨第地货地记都啰帆船附加费桂折杭杭曷尝黑光覈选黄金界恢胎晈晈角难浇湿精微极众急足极醉矩杀举手加额举燧楞场寮庶貍鼬漏刃露朵抡元缅维妙谛名画猱援旁生魄铺排户蒲松龄愆乏繦褓楸线染须种齿三牺三自一包洒心更始鼪鼠十死束雪量珠特的提参王贡弹冠雾縠狎妓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