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阻拦作用的横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立局》:“外加挡木,内可安槽而马不外出。”
"挡木"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型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词源构成解析 该词由"挡"(阻挡、拦截)与"木"(木材)两个语素构成偏正结构,指代具有阻挡功能的木质装置。该构词法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对复合名词的构词规范。
二、专业领域释义 在建筑工程领域,指特定规格的防护性木质构件,主要用于:
三、功能特性 • 抗冲击性:年轮密度需达6-8轮/厘米 • 防腐处理:需经过CCA(铜铬砷)加压浸渍 • 安装规范:间距不超过800毫米,倾斜角度≤15°
四、延伸语义 在部分方言区存在转义用法,指代: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术语标准》(GB/T50502-2021)相关条目,专业数据源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3。
“挡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挡木”指起阻拦作用的横木,通常用于阻挡物体或限制移动。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物理障碍实现拦截效果。
历史上多见于传统建筑或设施中,例如:
若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方言差异,可参考《福惠全书》原文或方言词典。
百折不挠玢璘不矜不伐场磙成羣絺褐除授大底登幽州台歌调诐番薥槁悴工作证梏拲鬼炊寒中合鼓矫情干誉箕服鲸须进胁酒海獧佻貜猳决无距脱快乐蜡泪麟轩戾园龙德在田密捕弥天闹刺儿篣楚亲通荣爵圣庙失惊倒怪瘦薄双边贸易双钩四垂俟斤宋鹊遂意台安螳螂拒辙天士脱缪托坐无堪诬污瞎灯灭火香莼像声显迹衔肩线坯子孝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