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晚于仰韶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 山东 章丘 龙山镇 城子崖 ,因而得名。龙山文化分布广,西起 陕西 ,东至海滨,北达 辽东半岛 ,南到 江苏 ,包括以 黄河 中下游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龙山文化属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遗物中常有黑而亮的陶器,故又称黑陶文化。参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
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存,以下从多个维度综合说明:
1. 定义与发现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公元前2600-1900年),属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其范围覆盖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并延伸至辽东半岛和江苏部分地区。
2. 文化特征
3. 社会与经济
4. 分布与意义 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典型代表)和河南龙山文化等区域类型。作为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延续,龙山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氏族社会向早期国家形态过渡,为夏商文明奠定基础。
注:若需了解更详细考古成果,可查阅章丘城子崖遗址或山西陶寺遗址相关研究资料。
龙山文化是指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华北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古代文化。由于最早发现的文化遗存位于河北省平山县龙山村,因此得名为龙山文化。
按照《康熙字典》的拆分部首,龙山可以拆分为“龙”和“山”两个部首。其中,“龙”的部首是“龙”字自身,它的笔画数为16画;“山”的部首是“山”字自身,它的笔画数为3画。
龙山文化的来源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学者认为该文化可能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辽阔平原上不同地区的村落文化的总称。它代表了华北平原地区独有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龙山文化的繁体字为「龍山文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龙山文化在古代文字中的写法为「龍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华北地区的认识。
龙山文化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比如「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研究」、「龙山文化艺术品」等。
龙山文化的近义词可以是「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
龙山文化的反义词可以是「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