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碑的意思、戒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碑的解释

即戒石。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戒碑》:“ 宋太宗 立郡国戒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乃 景焕 ,《野人閒语》书中语也。又云摘 蜀王 孟昶 之文。”参见“ 戒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碑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府或公共场所树立的刻有警戒、规劝内容的大型石碑。这类石碑以文字为载体,通过醒目的形式传递道德准则或政令规范,具有教化民众、约束官吏的社会功能。该词由"戒"(警戒、告诫)和"碑"(刻字石料)复合构成,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后蜀时期。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宗曾将后蜀主孟昶颁布的《颁令箴》浓缩为十六字戒石铭,命各州县刻碑立于官署:"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类戒碑多采用阴刻技法,碑文内容常引用儒家经典,如《尚书》《礼记》中的训诫语句,体现古代"以石为鉴"的治理智慧。

现存最著名的戒碑遗存为河南内乡县衙博物馆的清代戒石坊,其形制为三门四柱式石构建筑,正中镌刻"公生明"三字,两侧立柱分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联句,构成完整的警示体系。此类文物现多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拓片收录于《中国历代官箴集成》等文献汇编。

网络扩展解释

“戒碑”是古代官府中用于警示官吏的石碑,又称“戒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戒碑是刻有警戒官员铭文的石碑,通常立于地方官署内,内容多与廉政爱民相关。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固定文字提醒官员恪守职责。

  2. 历史典故
    宋代宋太宗曾下令全国郡县立戒碑,碑文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内容最初源自五代后蜀君主孟昶的《令箴》,后被宋太宗精简采用。

  3. 词源演变

    • “戒”含防备、警示之意,如“戒骄戒躁”;
    • “碑”指刻字立石为记。
      二者结合形成专指警示官吏的碑刻名称。
  4. 相关延伸
    戒碑与“戒石”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明清时期仍有沿用。其内容体现了古代“以民为本”的治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教化功能。

注:如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地域分布案例,可参考《天禄识馀·戒碑》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骨飿儿饱学悲慕部头材资廛野嘲喧沉滞车主齿肬吊拷雕章镂句短统靴对称轴讹漏耳孔风云变幻弗目附学干电池耿邓钩盘关心民瘼海杯横炽蠖屈不伸讲案交谪家中宝季常之惧吉丁疙疸积苦瘠漓锦官蠲忿犀惧怕糠粃辽逈凌欺鳞翼龙牀率服麻菽末规纳石内理谱制青史留芳泉冥啬养煞账射击蜀都夙诚岁时泰华頽丧闻风远扬五色云气戏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