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诀的意思、捏诀的详细解释
捏诀的解释
亦作“揑诀”。谓施法术时或默念,或轻念,同时做出一种手势。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荐亡》:“揑诀惊三界,扣齿动万神。”《水浒传》第九五回:“ 乔道清 叩齿作法,揑诀念咒。”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所以后台上一定要扮一个 王灵官 ,一手捏诀,一手执鞭。”
词语分解
- 捏的解释 捏 ē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用手指把软的东西做成一定的形状:捏饺子。捏面人儿。 假造,虚构:捏造。捏陷。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诀的解释 诀 (訣) é 高明的方法:诀窍。秘诀。 用事物的主要内容编成的顺口的便于记忆的词句:口诀。 辞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永诀。诀别。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捏诀”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niē jué,主要用于描述施法术或进行特定仪式时的手势与口诀结合的动作。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础含义
- 核心定义:指在施法、念咒或宗教仪式中,通过手指掐出特定姿势(即“掐诀”),并配合默念或轻念口诀的行为。这种手势常被认为具有沟通神灵、增强法术效果的作用。
历史与文献记载
-
元杂剧与古典小说
- 元代柯丹邱的《荆钗记》中提到“揑诀惊三界,扣齿动万神”,说明捏诀与叩齿等动作常结合使用,以增强仪式感。
- 《水浒传》第九五回描写乔道清“叩齿作法,揑诀念咒”,体现了其在道教法术中的运用。
-
近现代文学
- 鲁迅在《女吊》中描述戏剧角色王灵官“一手捏诀,一手执鞭”,反映了捏诀在传统戏曲中的象征意义。
应用场景
- 宗教与民俗:常见于道教、巫术等仪式,如驱邪、祈福或占卜。例如,巫医施咒时需配合书符、捏诀等动作。
- 文化象征:在戏曲、文学中作为神秘力量的符号,增强角色或情节的感染力。
补充说明
- 手势与口诀结合:捏诀需严格遵循口诀对应的指法,不同手势代表不同含义(如召唤、护身等)。
- 地域差异:各地巫医或道士的捏诀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具体手法“莫衷一是”。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荆钗记》《水浒传》等作品原文,或查阅宗教仪式相关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捏诀
捏诀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niē jué。它的意思是指在一定的行动或操作中掌握窍门或诡计,达到熟练或取得成功的技巧。
捏诀的部首是手,由手潒组成,潒是手湿的本义。捏诀的笔画数为10画。
捏诀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易经》中就有相关的描述。以前捏诀的意思是指用手指在肚脐周围反复揉捏,以达到舒缓胃部不适的目的。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技巧或窍门。
在繁体字中,捏诀的写法是擰訣。
古时候,捏诀的汉字写法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不过,现代的写法已经比较统一。
例句:
他非常擅长捏诀,在困难的情况下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组词:捏技巧、捏造、捏合、捏弄。
近义词:窍门、技巧、诡计。
反义词:正统、老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