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心的意思、持心的详细解释
持心的解释
谓处事所抱的态度。《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鍊之吏,持心近薄。”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 巩 处势多奇,误知最久。持心素厚,未忌坠屨之微;引脰永怀,已动扫门之喜。”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就禄》:“后因朝廷体知处事能为,持心公正,陞任 吉安 知府。”
词语分解
- 持的解释 持 í 拿着,握住:持笔。持枪。持牢(把稳)。 遵守不变: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 主张,掌管: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对待,处理: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
- 心的解释 心 ī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
网络扩展解释
“持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处事所抱的态度”,尤其强调在道德、伦理或行为准则上的坚守。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持心(chí xīn)的字面意义为“保持本心”,引申为人在处理事务时秉持的态度或原则。它常与个人品德、立场相关,如忠厚或严苛的区分(《后汉书·韦彪传》中“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2.出处与例句
- 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后汉书》,用于对比忠孝之人与严酷官吏的处事态度差异。
- 宋代用例:曾巩在《贺韩相公赴许州启》中以“持心素厚”形容韩相公为人宽厚,强调其品德的稳定性。
- 元代扩展:柯丹邱在《荆钗记》中描述官员“持心公正”,体现该词在仕途评价中的应用。
3.深层内涵
- 道德指向:持心不仅指态度,更隐含对道德标准的坚守,如正直、仁厚等儒家推崇的价值观。
- 行为准则:强调在复杂环境下不随波逐流,如“未忌坠屨之微”(曾巩语)体现对细节的坚持。
4.相关词汇
5.现代应用
-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学领域或对传统道德的讨论中,如评价人物时称其“持心坚定”。
“持心”是融合态度与道德的双重概念,古代文献中的用例多围绕个人品德与为官之道展开。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持心的意思
持心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坚定。它强调在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时,保持冷静和坚定的心态,并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或动摇。
拆分部首和笔画
持字的部首是手,表示与手相关;心字的部首是心,表示与心灵、精神相关。持字的总笔画数为9,心字的总笔画数为4。
来源和繁体
持心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哲学思想中,特别是在《论语》中有相关描述和引用。持心在繁体字中为「持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持心可以写作「持」和「心」。在古碑铭文和古书画中,持字和心字的形状可能会略有差异,但整体上保持相似的基本结构。
例句
1. 面对失败,我们需要持心坚持,不放弃努力。
2. 他在困境中能够持心冷静,做出正确的决策。
组词
1. 持之以恒:坚持做某事,持续努力。
2.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3. 心境:指心灵的境界或状态。
近义词
保持心境稳定、保持内心坚定、心平气和
反义词
心乱如麻、情绪失控、心猿意马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