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行的意思、文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行的解释

(1).文章与德行。《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始 潮 人未知学,公命进士 赵德 为之师,自是 潮 之士,皆篤於文行。” 明 刘基 《深居精舍记》:“上人名 允若 ,字 季衡 ,以文行闻於时贤。”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督学使者及郡守多重其文行。”

(2).谓仅有虚文下达。《宋书·武帝纪下》:“杖罚虽有旧科……若皆有其实,则体所不堪,文行而已,又非设罚之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行"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分解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字义分解 "文"在《说文解字》中指"错画也",本义为纹理,引申为文字、文章、礼乐制度。如《论语·子罕》载"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此处"文"指礼乐典章。

"行"在甲骨文中象道路形,《尔雅·释宫》注"行道也",本义为行走,引申为德行、操守。如《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中的"行"即指实践德行。

二、合成词义 作为合成词,"文行"特指文章与德行的统一体,见于:

  1. 儒家经典:《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此处"文行"并列,强调学识与德性并重。
  2. 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科举取士标准包含"以文取士,以行察人"的双重考核机制,士人需兼备文采与品性方可及第。
  3. 现代语义:当代汉语中多用于评价学者素养,如"文行出处"这一成语,强调学术成就与人品修养的统一性。

网络扩展解释

“文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文章与德行
    指文学修养与道德品行并重,源自儒家经典。

    • 经典出处:《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文”指文献典籍,“行”指道德实践。
    • 历史用例:宋代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赞韩愈“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强调学问与操守的结合。
  2. 虚文下达而无实效
    指仅有形式化的文书传达,缺乏实际执行。

    • 文献依据:《宋书·武帝纪下》提到“文行而已,又非设罚之意”,批评政策流于表面。

二、延伸说明

“文行”既可褒扬学识与德行的统一,亦可贬指空有文书而无行动。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杂香苞殖逼臣不言不语材贡成辟絺句绘章德威钿扇董酒东张西望东转西转缎子蠹国遁荒恩同再造藩维藩岳风篷封嘴伏而咶天浮生若梦恭虔馉飿豪竞交军节日尽场儿计无所出狷介之士谲説酷法蓝菜炼养裂变黾穴鸲巢明年命诏黏牡彯组贫困贫衲弃溃轻发起气日里深契赊券使见识属从私用探急停産厅堂桐珪退避三舍土专家翔麟马鲜鳞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