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遁荒的意思、遁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遁荒的解释

亦作“遯荒”。语出《书·说命下》:“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 河 。” 孔 传:“既学而中废业,遯居田野。”后用以称隐居荒野。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三:“谋野愧良筹,遯荒适孤尚。”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典礼下》:“説者谓其求贤之诚,感格苍昊,而不知其实由 高宗 遁荒之时,早知 傅説 之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遁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逃避灾荒。具体解释如下:

  1. 词义解析:

    • 遁:本义为逃避、躲藏、隐去。例如《说文解字》释“遁”为“迁也,一曰逃也”。
    • 荒:指灾荒、饥荒、荒年。指因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虫灾)或战乱导致农作物歉收或无收,从而引发的粮食极度短缺、民众饥饿的状况。
    • 组合义:“遁荒”即指为了躲避灾荒、饥荒而逃离家乡或原居住地的行为。它描述的是古代或特定困难时期,民众在遭遇严重饥荒、无法在当地生存时,被迫背井离乡,迁徙到其他地方寻求生路的无奈之举。
  2. 用法与语境:

    • “遁荒”通常用于描述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民众大规模迁徙逃难的场景。
    • 它带有一种被迫、无奈、悲凉的色彩,强调离开家园是生存所迫。
    • 常见搭配如“百姓遁荒”、“举家遁荒”、“遁荒他乡”等。
  3. 近义词:

    • 逃荒:这是与“遁荒”意思最为接近且更常用的现代词汇,指为躲避灾荒而逃往他乡。
    • 逃难:指为躲避灾难(包括战乱、灾荒等)而逃亡。
    • 流徙:指因灾难或战乱而流落迁徙。
  4.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作为收录汉语词汇最全面、释义最权威的大型工具书之一,《汉语大词典》对“遁荒”一词有明确的收录和解释,将其定义为“犹逃荒”,即逃避灾荒。该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是学术研究和语文学习的重要依据。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然“遁荒”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低于“逃荒”,但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的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也收录了该词,其释义同样指向“逃荒”,印证了该词的基本含义。该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具有极高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遁荒”意指古代或特定时期民众为躲避严重的饥荒灾害而被迫离开家乡、迁徙他方的行为,核心在于“逃避灾荒”,体现了生存困境下的无奈选择。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遁荒”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遁荒”指隐居荒野的行为或状态,核心含义是逃离世俗、避居自然。该词由“遁”(逃避、隐退)和“荒”(荒野、未开垦之地)组成,字面可理解为“遁入荒野”。

二、出处与演变

  1. 典籍来源:出自《尚书·说命下》中的“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原指商王武丁因学业中断而隐居田野(孔传注解:“既学而中废业,遁居田野”)。
  2. 异体写法:亦作“遯荒”,“遯”为“遁”的异体字,两者通用,常见于古籍。

三、引证与用例

四、结构分析

五、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献或历史语境中,描述因避世、求学中断或政治原因而隐居的行为,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了解词义演变,可参考《汉典》或《尚书》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败死白乌北至辨释秕减不壹而三钞币尘没抽买打剌苏到家刀州梦砘子非卖品粪便风迸釜中之鱼诰辞共和制孤僻火帝讲经监行见星嚼舌头教子槿艳拘神遣将课仿可虞良枣螺蛳旋率下麻线道牡牝闹装宁候盘问翩飘凭恃潜存前儿请谳崎嶬铨别权凶取保候审仁参三雅三韵衰歇条奏通货紧缩团鱼望天盆五色土鋈续小妻胁敛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