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害国家。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 春秋 之末,至于 战国 ,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此皆姦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柳子厚 《憎王孙文》……今详其词意,盖言君子之作忠効劳如此,而羣小之妨贤蠹国如彼。”《清史稿·后妃传序》:“二百数十年,壼化肃雍,詖謁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絶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
“蠹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危害国家,具体解析如下:
“蠹”原指蛀书虫(《说文解字》),后引申为内部侵蚀的象征。用“蠹国”形容危害国家的势力,既生动又具历史厚重感。
如需更多例证或历史演变分析,可参考汉典及语言学解析。
蠹国,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指的是蛀蚀的国家。蠹国可以用来比喻一个社会或国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腐败、衰败和破败的现象。
蠹国的部首是虫(chóng),它由10画组成。虫部作为部首表示与虫有关的事物。
蠹国这个词最早出自于《庄子·外物》一章:“有蠹居而害邦者”,意思是指有人以破坏国家和社会为职业而从事破坏和蛀蚀的行为。
蠹国的繁体字为「蠹國」。
在古时候,蠹国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种。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将蠹分为“虍”和“虫”,分别代表了破坏和虫蛀的意思。
1. 这个国家已经被腐败的官员蠹国得无可救药。
2.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恶性事件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蠹国的危机。
蠹心(指隐藏着腐败、邪恶的心思)、蠹害(指蠹虫所带来的害处)、蠹食(指蠹虫的吃食行为)。
颓废、衰败、腐败。
兴盛、繁荣、富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