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蠹国的意思、蠹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蠹国的解释

危害国家。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 春秋 之末,至于 战国 ,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此皆姦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柳子厚 《憎王孙文》……今详其词意,盖言君子之作忠効劳如此,而羣小之妨贤蠹国如彼。”《清史稿·后妃传序》:“二百数十年,壼化肃雍,詖謁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絶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蠹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度的贬义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对国家产生蛀蚀性危害的行为或现象。从汉语词典学角度可作如下解析:

一、词义解析

"蠹"本义为蛀虫(《说文解字》释"木中虫"),引申为侵蚀、败坏之意。在政治语境中,"蠹国"特指官吏或集团通过贪腐、渎职等行为危害国家根基,如《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像蛀虫般侵蚀国家利益的行为"(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7版,2015)。清代《日知录》载"贪官蠹国,甚于外敌"即为此义。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蠹政害民",至唐宋时期演变为固定搭配。明代《字汇》将"蠹"归入"虫部",强调其持续破坏的特性,与"国"组合后形成政治隐喻(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2020)。

三、语用特征

  1. 多用于历史文献批判官僚腐败,如《明史·奸臣传》评严嵩"蠹国殃民"
  2. 现代语境延伸至危害国家安全的非传统威胁,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补充"包含经济渗透、文化侵蚀等多元形态"(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22)。

四、相关词条

近义词"蠹政"侧重行政系统腐败,"蠹役"特指基层吏治败坏,反义词"柱国"喻国家栋梁,形成完整语义场。

网络扩展解释

“蠹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危害国家,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面解析


二、文献例证

  1. 《三国演义》例
    小说第一一九回提到,黄皓因“蠹国害民”被处决,体现该词常用于批判祸国殃民的行为。
  2. 宋代诗词例
    如姜特立《续丽人行》中“自古蛾眉多蠹国”,以“蠹国”暗喻奸佞之臣的危害。

三、近义词辨析


四、文化内涵

“蠹”原指蛀书虫(《说文解字》),后引申为内部侵蚀的象征。用“蠹国”形容危害国家的势力,既生动又具历史厚重感。


如需更多例证或历史演变分析,可参考汉典及语言学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八次罢短败道宝埒谄目承祧斥詈船民摧枯拉朽倒用司农印饿狼房头伏苓格林童话艮止哥舒宫扇规阙鹤觜锄弘化积强窠穴窠坐口角生风冷货临敌卖阵镂象鹿港卖手面瘫摩顶放踵频伽扑腾曲洑任士若夫沙帽梢骡世民适然视险若夷实信食茱萸属界束之高屋索赖跳音厗奚铜辇投几托依晚憩武臣五野霞彩县断乡元详择闲舒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