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盎的意思、瓮盎的详细解释
瓮盎的解释
(1).陶制容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餘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宋 苏轼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诗:“扶桑大蠒如瓮盎,天女织綃云汉上。” 宋 黄庭坚 《送吴彦归番阳》诗:“黄花满篱落,白蚁闹瓮盎。”
(2).比喻才能平凡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哀駘不弃,瓮盎无遗。”
(3).谓卑视。 明 方孝孺 《李太白赞》:“粃糠万物,瓮盎乾坤。”
词语分解
- 瓮的解释 瓮 (甕) è 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瓮。酒瓮。菜瓮。瓮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瓮牖(弖 )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姓。 笔画数:; 部首:瓦; 笔顺编号:
- 盎的解释 盎 à 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 盛(坣 ),充盈:春意盎然。诗意盎然。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瓮盎是汉语中两个具有容器属性的名词组合,需分别从字形、本义及文化内涵进行解析:
一、单字释义
-
瓮(wèng)
- 本义:口小腹大的陶制盛器,多用于储水、酒或粮食。《说文解字》释为“罂也”,段玉裁注:“瓮者,罂之大者”。
- 容量特征:体积较大,如《史记·货殖列传》载“醯酱千瓨,浆千甔”中的“甔”即类瓮器。
- 文化延伸:衍生出“瓮牖绳枢”(以破瓮为窗)等成语,喻指贫寒之境。
-
盎(àng)
- 本义:腹大口小的盆状容器,常为陶或金属制。《说文解字》称“盆也”,《急就篇》注“缶之大口者曰盎”。
- 功能差异:较瓮浅而宽,多用于盛放液体(如“盎浆”指满溢的酒浆),亦作量器使用(《周礼》载“盎齐”为酒器)。
二、复合词“瓮盎”的语义
- 器物属性:泛指大型储盛陶器,强调其粗陶质地与实用功能。如《淮南子·精神训》“瓮盎大瘿”以器形喻人体瘤肿。
- 隐喻意义:
- 声音洪亮:因器物中空共鸣,古人以“声如瓮盎”形容低沉浑厚的声响(见《东坡志林》)。
- 格局局限:如“瓮天之见”喻视野狭隘,源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三、典籍与文化印证
-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汉代郑玄笺释“瓦”为纺锤,亦引申为陶器(瓮盎属),反映古代女性劳动工具关联。
- 《盐铁论·散不足》:“庶人器用即竹柳陶匏而已”,印证瓮盎为平民日常器物,属“陶匏”类粗器。
- 《齐民要术·作酢法》:“置瓮盎中”,详录其作为酿醋容器的具体用法,体现农桑技术中的实用价值。
四、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字形溯源:《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 古代器物分类:《急就篇》(汉·史游)
- 文化语义演变:《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
- 农技应用记载:《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典籍名称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瓮盎”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
- 陶制容器
指古代用于盛物的陶器,如瓮、罐等。常见于诗词中,如苏轼用“扶桑大蠒如瓮盎”形容蚕茧之大,黄庭坚以“白蚁闹瓮盎”描绘生活场景。
二、比喻义
-
形容才能未被展现
作为成语时,比喻人的才能或学问像倒置的瓮,无法显露出来。例如“瓮盎无遗”表示未被埋没的才能。
另一层引申义指才能平凡,如徐陵《与王吴郡僧智书》中“瓮盎无遗”暗含对普通人的包容。
-
表达轻视态度
明代方孝孺在《李太白赞》中用“瓮盎乾坤”表达对世俗的蔑视,体现超然物外的态度。
三、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多用于诗词或古文,增强画面感或隐喻深意。
- 评价人物:可委婉表达对他人才能未被发掘的惋惜,或暗指资质平庸。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典故背景,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般弄兵家猖勃叱奴从斜怠恶颠瞑彫楹定点恶燋浮吊夫荣妻贵高度计各支官帅闺字国中閈闳后爹环帔价廉物美箭袄击掬挤满精娴绝倒居下讪上枯克来飨冷脸儿离毕篱根锣经命蒂铭肤镂骨鸣嘶墓道庞豫嫔妓契悟愢愢三姑六婆三身三元君上灯赏玩铩羽慑锉神鬼不测诗筒说话之间蜀相军营疏质速患天定投资屯卫忘身显服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