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屯卫的意思、屯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屯卫的解释

(1).驻兵守卫。《史记·秦始皇本纪》:“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 咸阳 。”《后汉书·刘玄传》:“右辅都尉 严本 恐失 更始 为 赤眉 所诛,将兵在外,号屯卫而实囚之。”

(2).指兵卫之所。《后汉书·窦宪传》:“ 宪 惧见幸,分宫省之权,遣客刺杀 畅 於屯卫之中。” 李贤 注:“屯兵宿卫之所。”《明史·蓝玉传》:“ 玉 遣百户 毛海 诱缚其父子,送京师诛之,而尽降其众,因请增置屯卫。”

(3). 隋 唐 时禁卫军的一种。 隋 开皇 中置十二府,统禁卫兵,后改置扩充为十六卫,左右屯卫即为其中二卫, 唐龙朔 改称左右威卫, 五代 周 避 郭威 讳,复称屯卫。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文献通考·职官考十二·左右威卫》。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屯卫”是一个历史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驻兵守卫
    指军队驻扎某地进行防卫,属于军事防御行为。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

  2. 兵卫之所
    代指军队驻扎的场所或军事据点。如《后汉书·窦宪传》提到“屯卫之中”,即指屯兵的营地。

  3. 禁卫军制度(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一种禁卫军编制:

    • 隋初设十二府,后扩充为十六卫,其中“左右屯卫”为重要组成部分;
    • 唐高宗时期改称“左右威卫”,五代后周因避讳郭威之名,恢复“屯卫”旧称。

二、历史演变补充

三、引用典籍

相关记载可见《旧唐书·职官志》《文献通考·职官考》《后汉书》等史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屯卫之意

《屯卫》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把部队驻扎在某个地方进行防守。

拆分部首和笔画

《屯卫》的部首是尸(shī),笔画数为11。

词源及繁体写法

《屯卫》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用于军事方面的用途。繁体写法为「屯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屯卫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相近。例如古代写法可能为「屯衞」等。

例句

1. 在边境地区屯卫的部队,在那里负责守卫边防。

2. 为了保护村庄的安全,村民屯卫起来,组成了自卫队。

组词

1. 屯兵:指驻扎在某地的军队。

2. 卫戍:指驻防、守备军事基地。

3. 屯田:指将农民集中在一起,共同屯兵耕作。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守卫、驻守、扎营。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进攻、出击、行军。

别人正在浏览...

保全避烦鬭捷冰惕博延长圆搀和澶漫朝籍差秩惩恶城濮之战尺楮帱革黜挫春芜畜田打场儿揲贯鹅卵石反锁風戾逢年蜂液干豆腐高肥孤櫂黄橙橙皇协甲父谨守寖息谲譬局蜷居停诓财雷州半岛踉踉跄跄两制燎泡龙枣鹿粝砢确緑核美志鸣啭内详俳谐体洽衿森密飋飋声烈十二诸侯太浩谈玄抟鑪玩占微泽显地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