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质的意思、疏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质的解释

亦作“疎质”。粗疏质朴。《世说新语·任诞》“时 袁山松 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袁山松 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疎质。 山松 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质"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构成可拆解为"疏"与"质"两个语素的组合。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疏"作为形容词有"稀疏、粗粝"之意,作动词时则指"疏通、分条陈述";"质"的本义为"抵押品",引申为"本质、质地"。两字组合后,该词在古代文献中主要呈现三层含义:

一、指代粗劣的抵押物,见于明代《万历会计录》记载的典当行业术语:"凡疏质之器,估值不过三成"。二、描述物品质地疏松的特性,如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论及木材分类时,曾用"疏质者易蛀"说明材质特性。三、作为动词短语使用时,可解作"分条质询",在《宋会要辑稿》礼部奏章中出现过"疏质百官考绩"的用法。

该词的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古籍整理或特定学术研究中。在《辞海》(第七版)词条系统里,"疏质"未被单独收录,但在"疏"字释义项下保留了"疏阔不精"的古典用法,可视为相关语义的延伸。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词与常见词"素质"存在根本差异,二者在语义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

网络扩展解释

“疏质”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种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一、粗疏质朴(古籍常见义) 该解释源自古代文献,常见于文言文语境:

  1. 构成解析:由“疏”(粗疏、不精细)和“质”(质朴、不加修饰)组合而成,强调事物或性格的天然粗犷特质。
  2. 使用场景:多用于形容艺术风格或人物品性。例如《晋阳秋》提到《行路难》原曲“辞颇疎质”,指歌词质朴无华。

二、品质高尚(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辞书赋予其新解:

  1. 含义扩展:将“疏”引申为心胸宽广,“质”指内在品质,整体形容人真诚宽容、不计得失。
  2. 使用建议:此释义较少见于古籍,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古义混淆。

辨析要点:

注:不同来源对词义解释存在差异,可能与古今语义演变有关。

别人正在浏览...

般倕博腯博学多才不失旧物不占之书草率将事嘲轰赤甲崇丧春困秋乏赐沐翠烛大备大脚三单綫厎定度假儿戏反掩怪生诡姽孤咏骇人闻见函方核桃虫恢夷昏世健步如飞燋金烁石计出万死机碓解散惊倏空话连篇两虢灵舆燐火留成沦惑録续梦征渺邈莫须有钮子盘溢频繁譬媲软香巢闪槌士籍水耨漱墨术术四布送货铁锈无全香炉峰谐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