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倒的意思、绝倒的详细解释
绝倒的解释
[roar with laughter;shake one's side] 前仰后合地大笑
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新五代史·晋家人传》
详细解释
(1).佩服之极。 唐 戎昱 《听杜山人6*弹胡笳》诗:“ 杜陵 先生证此道, 沉 家 祝 家皆絶倒。”《西湖佳话·葛岭仙迹》:“满座宾客见之,无不絶倒,遂传播其仙家幻术之妙。”
(2).谓折服。 杨朔 《我的改造》:“我能听懂工人的每一句话,我为他们的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所绝倒。”
(3).大笑不能自持。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诗成捧腹便絶倒,书生説食真膏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曰:‘龙王下詔求直諫,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絶倒。” ********* 《萍踪忆语》三四:“ 胡默 更非常健谈,而且诙谐百出,令人绝倒。”
(4).因昏厥而仆倒。《北史·崔瞻传》:“行过 彭城 ,读道旁碑文未毕而絶倒……此碑乃 瞻 父守 徐州 时所立,故哀感焉。”《旧唐书·哥舒翰传》:“﹝ 哥舒翰 ﹞至 土门 军,入浴室,遘风疾,絶倒良久乃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僧闻语而便絶倒,良久始苏。” 鲁迅 《三闲集·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来函谨悉,甚至於吓得絶倒矣。”
(5).古代杂技名。《列子·说符》“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 晋 张湛 注:“如今之絶倒投狭者。”《南齐书·乐志》:“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
词语分解
- 绝的解释 绝 (絶) é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尽,穷尽: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极,极端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绝技。绝伦。绝唱。绝代。 一定的,肯定的:绝对。绝然。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绝句。五绝。 续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倒的解释 倒 ǎ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正顺 倒 à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 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6*攻倒算。倒贴。 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 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正顺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绝倒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绝倒(jué dǎ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
本义:笑得前仰后合,不能自持
- 这是“绝倒”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含义。形容因极度滑稽、有趣或荒谬的事情而引发大笑,以至于身体失去平衡,东倒西歪。
- 例句参考:他的相声表演妙趣横生,令全场观众无不绝倒。
-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义一:“谓大笑不能自持。”
-
引申义:极为倾倒、极其佩服
- 此义项由本义引申而来,形容对某人(如才华、技艺)或某事物(如言论、文章)极度钦佩、赞赏,达到令人折服的程度。
- 例句参考:他的书法笔走龙蛇,气势磅礴,观者无不为之绝倒。
-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义二:“极其倾倒;极其佩服。”亦见于《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相关释义。
-
古义:昏厥;晕倒
- 在古汉语中,“绝倒”有“昏厥”、“晕倒”的字面意思。“绝”可理解为气息断绝、断绝,“倒”即倒下。
- 例句参考:《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后人评述其盛况时或引申为“看杀卫玠”,形容其美令人惊叹乃至绝倒,但此义项更侧重本义“昏厥”)。
-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释义:“昏倒。” 例如《聊斋志异·酒狂》:“甥曰:‘此是玉皇大帝殿下之香案吏,舅宜即拜。’缪乃拜。又曰:‘王母寿筵正开,列仙毕集。甥欲导舅一往,时日已暮,可即去。’遂授以杖,驱如骡,乘之,龙超雾起,俄至天门,下视云海沉沉。进至一宫,殿阁连亘,有王者冕旒坐殿上,甥曰:‘此天帝也。’缪伏谒。帝命坐,赐饮。酒甘异香。缪顿觉心神清醒。少顷,有仙女自内出,环珮璆然。甥曰:‘此织女。’缪离坐揖之。织女方坐,一少女自东来,年可十五六,天香国色,光艳动人。甥曰:‘此王母第九女,太真夫人也。’缪又揖之。夫人笑曰:‘汝饮否?’即以玉瓯酌酒授缪。缪饮之,味尤甘冽。夫人顾左右曰:‘取金丹来。’一婢捧盘进,中置一丸,大如鸡卵,光采射目。夫人自取置缪口,即顺喉而下,觉脏腑如焚。缪大呼,遽然而寤,则身卧草间,四顾皆山,知为梦也。然腹中热不可忍,思得水饮。见涧水清洌,掬而饮之,尽十余瓯,热渐解。起寻途归,至家则已三日矣。先是,缪醉卧溪边,家人觅之不得,共以为绝倒溪中,随流去矣。方共号泣,而缪至,众惊问,具言其异。” (文中“共以为绝倒溪中”即“都以为他昏倒/淹死在溪水中”)。
词源简析:
“绝”字本义为“断丝”(《说文解字》),引申为“断绝”、“极尽”、“独特”等义;“倒”指“仆倒”、“倾倒”。二字组合,“绝倒”生动描绘了因大笑或极度情绪(如震惊、佩服)导致身体失控倾倒的状态,进而引申出极度佩服之义。其古义“昏厥”则更直接体现“断绝(气息/意识)而倒下”的本义组合。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综合性大型汉语语文词典,收录词条广泛,释义详尽,是研究汉语词汇的重要工具书。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反映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专门收录和解释古代(先秦至清末)文献中词语的词典,是理解古籍的重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绝倒”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1. 前仰后合地大笑(最常见义项)
指因极度滑稽或有趣而无法自控地大笑。例如:
- 苏轼在《游博罗香积寺》中写道“诗成捧腹便绝倒”,形容诗文幽默令人捧腹。
- 《西湖佳话》提到宾客因仙家幻术“无不绝倒”。
2. 佩服至极或令人折服
表达对他人言论、才能的高度赞赏。例如:
- 唐代戎昱诗中用“沉家祝家皆绝倒”形容对杜山人琴艺的叹服。
- 明代典故“阿平绝倒”指卫玠谈玄理令王澄折服,后引申为对高明言论的钦佩。
3. 因昏厥而倒地
古义中可指情绪激动导致的晕厥。例如:
- 清代《聊斋志异》描述“四座无不绝倒”,结合语境可能包含笑至晕倒的夸张表达。
4. 古代杂技名称(较少见)
据汉典等资料记载,该词曾用于指代某种杂技表演形式。
使用建议
现代语境中,“绝倒”多用于第一、二类含义,尤其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大笑或赞叹。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语义,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鞍山铁矿暴崩抱法处势饱卿杯酌鳪衣步趾不足为外人道也茶坊乘坐趁旨出群蹄粗细十番貂衣杜主遏勃沸激飞裙風流儒雅富国强兵伏特归节诡色顾叹洄泝酒城九法就抚疚痛儁发峻利叩阍无计坤角儿阔客礼籍灵清龙幡虎纛陆王悯恻墓志铭捏报辟色扑实头齐皷轻薄少年青阙青睁曲谬荣庵散朗省约水波松笼抬轿子爣阆堂事驮骡娃娃生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