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十分之一。《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史记·魏世家》:“ 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 卜子夏 、 田子方 、 段干木 。”《明史·李应祥传》:“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 显 及二子与焉。 元镇 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
(2).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管子·治国》:“关市之租,府库之徵,粟什一。”《穀梁传·哀公十二年》:“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赋,非正也。” 范宁 注:“私得其什而官税其一,故曰什一。”《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赵岐 注:“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耕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家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三代之赋,以什一为轻。今之法本不至於什一而取,然天下嗷嗷然以赋敛为病者,岂其岁久而姦生、偏重而不均,以至於此歟!”
(3).以十博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小生姓 王 名 真 ,字 彦实 ,乃 弘农 人也。幼习儒业,颇识诗书;后从商贾,专趋什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玉翁 以其贫也,予钱十五贯,使营什一。”
“什一”的汉语词典释义
“什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十分之一”,常用于描述比例、税率或分配关系。具体释义如下:
比例与分数
“什一”表示整体中的十分之一。例如《孟子·滕文公上》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指三代田税均为收成的十分之一。
古代赋税制度
特指十分之一的税率,是中国古代主流的田赋标准。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供。”说明什一税是统治者认为合理的税负比例。
商业利润的泛称
引申为经商所得的合理利润。如《史记·货殖列传》称:“佗果菜千钟,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其中“廉贾五之”即指薄利(约什一之利)。
泛指少量或部分
在文学语境中可虚指少量事物。如《后汉书》有“收什一之税,民犹谓之暴”的表述,此处强调税率虽低仍被民众诟病。
词源与演变
“什”通“十”,源于十进制计数;“一”为基数单位。先秦文献已广泛使用,如《周礼·地官·载师》规定园廛、近郊等地的税率差异,而“什一”成为后世赋税改革的参照基准。
权威参考来源
“什一”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十分之一
指整体中的十分之一比例。例如《商君书·算地》提到山林、沼泽等不同土地类型各占国土面积的“什一”。这一用法广泛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具体的比例划分。
古代赋税制度
特指“十分税一”的税收政策,即按收入的10%征税。如《管子·治国》记载“粟什一”,表明粮食税收采用这一制度。该制度在先秦时期被视为合理的税赋标准。
经商术语
指“以十博一”,即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十分之一的利润。《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逐什一之利”,即通过商品流通赚取10%的收益。
建议通过权威古籍(如《汉书》《史记》)进一步考证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差异。
白案,白案儿宝珠市饼柸珓萹蓄别簿吵房赪頩楚腰蛴领丹鳃单只風狸粉花孚化干连古典鬼柳鬼魔道谷口隐酤肆行家话旱涝保收喊冤遑迫驩然徽政涧道荐口焦涸金星礜石基色击石拊石九和疾笑军营狂攘琉璃眼庐山旅獒买山马师木兰花能所凭臆批罴曲喻三招两式盛节说和飧牵踢跶土地入股土寇豚醪托翼荼首完饭物和无眼人闲消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