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垂诫 ”。1.垂示警戒。 唐 司空图 《疑经》:“纵天王制用失节,多取於诸侯,如欲垂诫,即书於 周 史可矣。”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若夫子意在垂戒,一二篇足矣,何取於多若是。”
(2).留给后人的训戒。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鐫铭。” 宋 王禹偁 《官醖》诗:“彝酒《书》垂诫,羣饮圣所戮。”《明史·后妃传赞》:“《易》曰:‘闲有家,悔亡。’苟越其闲,悔将无及。圣人之垂戒远矣哉。”
“垂戒”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垂示警戒
指通过某种方式(如文字、行为)向下传递警示或告诫,强调对后人的提醒作用。例如,唐代司空图在《疑经》中提到“如欲垂诫,即书於周史可矣”,说明通过历史记录传递警示。
留给后人的训戒
多指前人通过经验或教训为后世提供规范。如《明史》中引用《易经》“闲有家,悔亡”来强调圣人通过经典垂戒后人。
垂(chuí)
(1)本义为“下垂”,如“垂柳”;
(2)引申为“流传”,如“永垂不朽”;
(3)敬辞,表示长辈或上级的关怀,如“垂念”。
戒(jiè)
(1)防备、警惕,如“戒骄戒躁”;
(2)同“诫”,即告诫、警示。
警示作用
明代王鏊在《震泽长语》中提到“若夫子意在垂戒,一二篇足矣”,说明通过精简内容传递警示。
训诫后人
韩愈《答张彻》诗中“垂诫仍鐫铭”,体现通过铭文形式留存训诫。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疑经》《明史》等文献。
垂戒的意思是警惕自己犯错或犯罪,并遵守道德准则。它表示对不好的行为或诱惑的自我控制和提醒。
垂戒的部首是 “卩”(jí) ,它包含了8个笔画。
垂戒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垂”表示下垂或倾斜,“戒”表示警戒或警示。在繁体中,垂戒的写法与简体一致。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垂戒的“垂”字在上方有一个“力”(lì)字,表示手的力量。整个字形给人一种“手在垂直上提醒”的形象。
1. 他意识到自己正在犯错误,于是开始垂戒。
2. 在面临诱惑时,我们应该时刻垂戒。
垂戒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许多相关的词汇,如: 垂戒自省(自我审视)、垂戒自守(自我保护)等。
垂戒的近义词可以是警惕、戒备等词汇。而反义词则可以是放纵、放松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对其他任何事情有询问,请随时告诉我。【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