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穄米的意思、穄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穄米的解释

去壳后的穄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纔明即卖穄米饭,巡门叫卖,亦告成之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穄米(jì mǐ)是汉语词汇中专指一种旱地作物籽实的古称,特指糜子(Panicum miliaceum)脱壳后的籽粒。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与黍同类,籽实不黏,亦称'糜子'"。这种谷物具有三个核心特征:

  1. 植物属性:属于禾本科黍属,与黍为同科不同种。植株高约1米,穗状花序呈圆锥形,籽粒呈淡黄色圆形,直径约1.5毫米(《中国植物志》记载)。

  2. 食用特性:脱壳后称为穄米,蛋白质含量达11-13%,且不含麸质。古人多用于煮粥、制糕,北魏《齐民要术》载有"穄米酢法"的酿造工艺。

  3. 地域分布:主要栽培于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穄米北地种之,以备饥荒",说明其抗旱特性与救荒功能。

该作物在古籍中常与黍并提,《吕氏春秋》将"黍穄"列为五谷之一,《王祯农书》则详述其"春种秋收,全生育期仅60-90日"的生长特性。现代农学分类中,穄米对应的栽培种为Panicum miliaceum L.,在植物分类学上已形成独立物种。

网络扩展解释

“穄米”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形和农学角度解析:

1. 字义解析

2. 农学特征 穄米对应的植物学名为Panicum miliaceum,属禾本科黍属,具有以下特点:

3. 历史记载 该作物在古籍中早有记载:

4. 现代应用 随着饮食多样化,穄米因富含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近年作为健康粗粮重新受到关注,常见于:

需注意该词易与“稷”(古代指粟或高粱)混淆,实际指代不同作物。由于种植区域局限,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汇,多保留在农学文献和方言中。

别人正在浏览...

爱美豳籥博学鸿儒曹刿论战禅和朝蜏成龙配套逞奇促寿单帐大收煞登熟吊伐独茧抽丝敦蒙枫宸風牛馬不相及服翼功首乖滑皇庆还礼户计胡拉乱扯混渎家量蠽蟧街溜子精芒棘卿矿主来月亮察岭徼论辟緑罽闾室靡靡之音轻趫嵚崟忍殿少府杀身成仁蜃窗摄契射帖摄篆十月桃水合物説则宿昔铜鱼颓老土寇卫畿磑牛吴蓝祆教限制小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