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未牌的意思、未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未牌的解释

《宋史·律历志三》:“国朝復挈壶之职,专司辰刻,署置於 文德殿 门内之东偏,设鼓楼、鐘楼於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漏箭、时牌、契之属……牌以告时於昼。”原注:“牌有七,自卯至酉用之,制以牙,刻字填金。”牌,原指报时的牙牌,后因以称未时为未牌,即今十三时至十五时。《水浒传》第五四回:“至未牌时分,都收四面军兵还寨。”参见“ 未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未牌"一词在《汉语大词典》《辞海》等权威辞书中暂未作为独立词条收录,但可依据汉字构词法及古代计时制度进行释义分析。"未"为地支第八位,对应现代时间的13时至15时;"牌"在古代计时体系中常指时段划分,如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午牌""未牌"用于标记正午至未时的时间段。

该词在明代文献《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例如"未牌时分"即指未时(下午1-3点)的后半段,约现代14时左右。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中亦提及此类时辰划分方式与官府衙门的办公时段相关联。

现代语言应用中,"未牌"作为古汉语遗存词汇,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古典文学领域。具体释义建议参考中华书局版《古代汉语词典》时辰制度章节,或通过《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原始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未牌”是中国古代计时术语,专指特定的时间段,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未牌”对应现代时间的13:00至15:00,即传统十二时辰中的“未时”。这一用法源自古代以牙牌报时的制度。

2.历史渊源

3.文学例证

古典文学中常见“未牌”描述时间,如《水浒传》第五十四回提到“至未牌时分,都收四面军兵还寨”,即指午后未时结束军事行动。

4.相关术语

“未牌”是古代结合器物(牙牌)与地支(未时)形成的计时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时间制度的精细化特点。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或《水浒传》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帮护伴宿笨伯辩敏笔锋跛倚昌翔成好瞋心趁虚而入道契东门眼独国笃老梵席发语鬼脸青过不得浩壤荒居欢容花甜蜜就縠绉健翼驾坐浄耳捐忿弃瑕口哨儿勒马量材录用磷乱离志柰花内原飘歘凭衿溥泛普通话浅蹙秦牙侵预呿吸曲誉嚷乱遶梁声热带气旋热门撒敦少差少陵设移睡雨熟绎夙德替陵枉路问断献享校迹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