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跛倚的意思、跛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跛倚的解释

(1).站立歪斜不正,倚靠于物。指不端庄的样子。《礼记·礼器》:“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 郑玄 注:“偏任为跛,依物为倚。” 孔颖达 疏:“以其事久,有司倦怠,故皆偏跛邪倚於物。” 宋 叶适 《黄端明谥简肃议》:“故兵部尚书 端明殿 学士 黄公 之状,言公儼然庄重,坐立有常处,不倾侧跛倚;语默有常节,不戏言苟笑。” 元 杨刚中 《俨思斋铭》:“跛倚踞欹,必弛于中。” 明 归有光 《书沉母贞节传后》:“母生平未尝跛倚,不妄言笑。”

(2).偏向于某一方。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其间荐绅道执事介然立朝,无所跛倚,甚盛,甚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跛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该词由"跛"与"倚"两个语素复合构成:"跛"本义指足部残疾,《说文解字》释为"行不正也";"倚"则含依靠、偏斜之意,《礼记·中庸》郑玄注云"依物为倚"。两字结合后,在具体语境中呈现双重语义维度:

一、具象层面指身体姿态的倾斜倚靠。《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引用《礼记·礼器》"有司跛倚以临祭"为例,描述古代祭祀时官员因久立而身体倾斜的仪态失礼之状。这种具体动作描写在《周礼注疏》中亦有印证,郑玄注"立时不得正"即为此意。

二、抽象层面引申为立场或行为的偏颇失衡。《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在《后汉书》中用于比喻政治立场的动摇,如"政令跛倚,国是将倾",此处的"跛倚"已超越形体描述,演化为对不稳定状态的文学化表达。这种词义发展符合汉语双音节词由实转虚的演化规律。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跛倚"的现代使用频率显著降低,主要保留在文言仿拟表达或特定学术论述中。近现代辞书如《辞源》《中文大辞典》均承袭古代训诂,未赋予新的引申义项,这与其作为书面语体的特性密切相关。

网络扩展解释

“跛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词义解释

  1. 本义:指站立时歪斜不正、倚靠物体的姿态,形容不端庄的样子。

    • 根据《礼记·礼器》记载,古代祭祀时如果官员“跛倚以临祭”,会被认为极不恭敬。郑玄注:“偏任为跛,依物为倚”,即身体重心偏向一侧为“跛”,依赖物体支撑为“倚”。
  2. 引申义:表示偏向某一方,带有立场不中立或偏袒的意味。

    • 如宋代王安石在《上田正言书》中称赞对方“介然立朝,无所跛倚”,即赞扬其公正不偏私的态度。

二、出处与引证


三、用法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原文或王安石文集(来源:搜狗百科、汉典等)。

别人正在浏览...

笨家伙才子佳人谄头踟蹰不前充量传习倒仓滴乳遁荒番使风和日暖风厉愤起佛郎嵌干时根治管朗管青袿徽谷马圜法华山贱丈夫家生子荆文璧崛强聚积军船宽猛陆地卖履分香髦稚迷瞀目睹耳闻南阳西鄂淖泞殴蹋品级山贫宗稫稄恰便似浅局秦欢晋爱秋尝劝和狨坐辱国殄民叡喆山半式规适缘陶令梯乱妥确王乔威音误国线披儿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