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瞋心的意思、瞋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瞋心的解释

佛教语。忿怒怨恨的意念。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龙性猛恶,不能自持,瞋心或起,当忘所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瞋心差别有三:曰嫉恶心,曰怨懣心,曰难忍辱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瞋心”是佛教术语,指因不满或怨恨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属于佛教“三毒”(贪、瞋、痴)之一,需通过修行对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佛教内涵

  1. 根源与表现
    瞋心源于对境遇的不满,如南怀瑾指出“怨天尤人就是瞋的根”,表现为牢骚、苛责他人,甚至暴力行为。
  2. 危害性
    佛教认为瞋心会破坏善行,导致身心受损。轻则心烦意躁,重则伤及肝目,且易引发恶口、争斗等业报。

三、对治方法

佛教主张通过修“慈心”化解瞋心,如《酉阳杂俎》提到“慈心降一切魔”。具体方法包括:

四、经典例证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瞋心可令修行者失去自制,强调克制的重要性。清代龚自珍则细分瞋心为“嫉恶心、怨懣心、难忍辱心”三类。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三毒理论或具体修行方式,可参考《印光法师嘉言录》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瞋心('A mind of anger' in English)是一个描述愤怒、愤恨、愤懑等情绪的词语。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左边是「心」,右边是「犬」。笔画的数量为12划。 《瞋心》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佛教词汇中。佛教中的瞋心是指一个困扰人的心态,表现为对别人的愤怒和怨恨。佛教教义强调对瞋心的排除,认为要消除这种负面情绪,获得内心的平静。 在繁体字中,「瞋心」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瞋心」的一种写法是将其中的「心」字写成「忄+⺁」的形式,表示内心产生的不满和愤怒。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瞋心」这个词,例如:他对邻居的噪音非常烦恼,内心充满了瞋心。 一些与「瞋心」相关的组词包括「瞋恨」、「愤痛」、「怒气冲天」等。 与「瞋心」近义的词语有「愤怒」、「怨恨」、「恼怒」等。 与「瞋心」相反的词语可以是「宽容」、「善心」、「忍让」等。 希望这些内容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百子池班台蔽锢茀茀惨恻銼尸登仕东南欧都蓝都噜督车反缚反种黼珽岗位冈岩甘辛管弦贵不召骄号怒贺善燋龙温池积生九苞考卜砢碜姱修兰金两辞量筒嶚峭荔子楼兰履屦履霜知冰鸣凤记内宝钞局内州匿窜排撆旁出盘用抛丸谦虚敬慎樵苏后爨绮襦纨袴桑楺散豁膻食射弹生长点深考神宅疏略送人情岁聿云暮同乐土龙刍狗献纳司遐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