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问断的意思、问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问断的解释

(1).指案件的判决。《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既是问断了,如今也不怕有人撞见,依旧开个碾玉作铺。”

(2).指审判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卷案》:“凡序问断案卷,始于原词,次行拘票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问断"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审问决断",多指古代官吏对案件审理后作出的最终裁决。《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经审问后做出案件结论"的司法行为。该词由"问"(审讯)与"断"(判决)两个语素构成,体现古代司法程序中"先审后判"的完整流程。

在具体使用中,"问断"常出现于三类语境:一是刑事案件审理场景,如《元典章》记载"凡有罪囚,推官须当亲临问断";二是民事纠纷调解场景,指官方介入调停;三是引申为对复杂事务的权威决断,如清代《醒世姻缘传》中"此事非父母官不能问断"的用法。

方言研究显示,该词在晋语区(山西部分地区)保留着"处理纠纷"的引申义,《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其在忻州话中可指"调解家庭矛盾"的日常用法。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司法文书中已规范使用"审理判决"等术语,"问断"主要见于历史文献及方言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问断”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与古代司法审判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指案件的判决
    表示对案件做出最终裁决或结论,常见于古代司法文书。例如《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中提到“既是问断了,如今也不怕有人撞见”,即指案件已判决完毕。

  2. 指审判案件
    强调审理案件的过程,如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中“序问断案卷”即指整理审判案件的卷宗。

二、词语解析

三、用例与来源

该词多见于宋元至清代的文献,如《碾玉观音》等通俗小说,以及《福惠全书》等司法实务著作,反映其历史背景下的法律术语属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司法术语或相关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可参考汉典或清代司法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襃録跋语绷拽不妙阐悟创闻村材达臣点蜡幔地穿甲冬花贰言风尘封护伏羲氏隔岸观火格笔公班衙怪僻瞶瞀核讹诈涣散饥飡渴饮锦队金伏金券秬鬯浚洌峻密菊酎堪笑撩拨六禽毛头毛脑闷人民豪闵勉磨罗排拶培养费贫主情和屈摺三星户山岫山腋失挫适遘士为知己者死收回首尾共济谈空统摄推雪驼鷄威焰稳审无声无息象教谐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