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jected;at one's worst;be in low spirits] 精神沮丧、抑郁
变得畏怯而委靡不振
衰颓而不振作。 宋 马永卿 辑《元城语录解》卷上:“至於 嘉祐 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作文字无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观。”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若不通权达变,因时制宜,终难富强……风俗政治委靡不振。”
“委靡不振”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形容精神不振作、意志消沉,缺乏活力或动力。常指因情绪低落或长期受挫导致的状态。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献。
委靡不振是指人或物处于疲惫、精神萎靡、状况低迷的状态。委靡是形容人或物体力精神不振的状态,而不振则指动力不足,无生气。综合起来,委靡不振形容的是人或物持续处于疲惫且无生气的状态。
委(女部,五笔编码:155),靡(革部,五笔编码:442534422),不(一字部,五笔编码:1),振(手部,五笔编码:311252)。
委靡不振作为一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左传》中。根据史书记载,诸侯朝见国君时,若委志靡力、昏聩不明,便会被形容为委靡不振。在繁体字中,委靡不振的写法没有变化。
在古代,委靡不振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一些古籍中会出现不同的字形。比如在《说文解字》中,靡的“革”部字形写作“靡”,形状与现代略有差异。
1. 这个团队长时间的加班会使他们感到委靡不振。
2. 他最近失业后,整个人都呈现出委靡不振的状态。
1. 委靡:形容人或物疲惫、精神不振。
2. 靡力:形容精疲力竭,无力行动。
3. 不振:形容状态低迷、不活跃。
1. 疲惫
2. 倦怠
3. 萎靡
1. 精神焕发
2. 活力充沛
3. 兴致勃勃
安乂奥林匹克村白背逼淫犦矟不明真相蝉鬓串道触机搐搦村措大丹钥叠韵羝氲独醉凤凰饥丰筱覆杯池横失横字护疵徽弦惠子知我佳眷教禁焦雷京八寸晶帘进缴荩言开略可望而不可即猎郎利剑龙媒慕料纳命平帖千里共婵娟启蒙运动青楼寝具日渐月染伤寒论饍羞生瓜沈悍甚没寺人天姥蹄閒三寻酴醿瓦爿唯唯诺诺文侩文学史相命仙竈枭群小押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