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挥弦。指弹琴。徽,通“ 挥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有不能下棊而经目识胜负,不能徽絃而过耳解 郑 雅者。”
(2).琴上的徽和弦。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有琴具徽絃,再鼓听愈淡。” 韩醇 注引《晋书·陶潜传》:“畜素琴一张,徽弦不具。”今本《晋书》作“絃徽”。
(3).指代琴。 元 王学文 《柳梢青·友人至》词:“愁怀无语相看,谩写入、徽絃自弹。”
(4).弦索。指弓弦。
“徽弦”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典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文学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分析:
琴的部件
“徽”指古琴面板上标识音位的圆点标记,“弦”即琴弦。二者合称代指琴的构造,如唐代韩愈《秋怀》诗“有琴具徽弦”即描述琴的形制。
弹琴动作
通假“挥弦”,即弹奏琴弦的动作。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中“不能徽弦而过耳解郑雅”即此意。
代指琴本身
元代王学文词作“谩写入徽弦自弹”中,“徽弦”借指琴,赋予器物以人文意象。
象征高雅艺术
因古琴在古代文人中的地位,“徽弦”常被用于比喻清雅脱俗的文化修养,如《柳梢青》词中“徽弦自弹”暗含孤高心境。
异体书写
古籍中亦作“徽絃”,如《晋书》版本差异中出现的“絃徽”。
扩展指代
少数文献将弓弦、丝弦乐器统称为“徽弦”,但此用法较少见。
该词高频出现于诗词,如:
注:部分网页提及“徽弦”为成语,但主流词典未收录此用法,可能为个别文献的引申比喻,需谨慎采用。
《徽弦》是一个词语,意指古代乐器琴上的琴弦。它含有音乐、艺术等深刻的内涵。
徽(徒部,心旁)弦(弓部,弓旁)。
《徽弦》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学家苏洵的《纪事》:“静则安之,动则徽弦。”在这里,它是指琴弦在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
《徽弦》的繁体字为「徽弦」。
在古时候,「徽弦」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其中「徽」字的上部为「彳」,下部为「心」,而「弦」字的「弓」部为「弓」,下部为「弓」。
1. 月色如水,一曲徽弦,如泣如诉,令人动容。
2. 那位琴师轻拨徽弦,一阵悠扬的琴音飘荡在空中。
徽琴、琴弦、弹徽、徽音。
琴音、弦音、乐音。
刀剑、战鼓、喧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