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叠韵的意思、叠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叠韵的解释

[vowel rhyme;assonance] 韵母相同的两个字构成词,叫叠韵

详细解释

亦作“迭韵”。 1.指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南史·谢庄传》:“又 王玄謨 问 庄 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 玄护 为双声, 碻磝 为叠韵。’其捷速若此。”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嵸、螳螂、滴沥,皆叠韵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诗圣》:“‘侧塞被径花,飘颻委墀柳。’‘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鶯。’以叠韵相对为工也。”

(2).指赋诗重用前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迭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余復叠韵酬之。”

曡韻: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称为“曡韵”。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双声迭韵字代本字例》:“《尚书·微子篇》‘天毒降灾荒 殷 国’,《史记·宋微子世家》作‘天篤下灾亡 殷 国’。篤者,厚也。言厚降灾咎以亡 殷 国也。‘篤’与‘毒’,‘亡’与‘荒’,皆曡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叠韵是汉语音韵学和文学中的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

一、语言学中的叠韵

指两个汉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及韵尾)相同,常见于双音节联绵词。例如:

二、诗词中的叠韵

  1. 修辞手法
    通过相邻诗句末尾韵母重复或近似,增强节奏感。例如:

    浮云叠翠山,流水满碧潭。(同韵叠)
    天之雪隐隐,地之霜冷冷。(通韵叠)

  2. 词调变格
    将原词调重复一遍形成新词牌,如柳永将《接贤宾》叠为《集贤宾》,晁补之叠《梁州令》为《梁州令叠韵》。


注意:叠韵与双声(声母相同,如“参差”cēn cī)常结合使用,在《诗经》等古诗词中尤为普遍。如需更多实例或分类细节,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叠韵》的意思

《叠韵》是一个汉字词汇,通常用来形容诗词中韵律多次重复的现象,特别是在音韵方面的重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叠韵》的拆分部首是“口”和“高”,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叠韵》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繁体字为「疊韻」。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叠韵」的字形与现代稍有差异。其中,“口”字旁通常是连接的,形状更加圆润。而“高”字旁则是两个相连的直立的横勾。整个字形更加古朴、有力。

例句

1. 他的诗歌通过叠韵的手法,将美妙的音乐与情感完美结合。

2. 这首诗中的叠韵使得整体的节奏感更加流畅与饱满。

组词

叠韵的相关词语有:押韵、雁行、韵律等。

近义词

叠韵的近义词有:押韵、律诗。

反义词

叠韵的反义词为:不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