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委靡不振的意思、委靡不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委靡不振的解釋

[dejected;at one's worst;be in low spirits] 精神沮喪、抑郁

變得畏怯而委靡不振

詳細解釋

衰頹而不振作。 宋 馬永卿 輯《元城語錄解》卷上:“至於 嘉祐 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緩,委靡不振,當時士大夫亦自厭之,多有文字論列。”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八:“作文字無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觀。”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若不通權達變,因時制宜,終難富強……風俗政治委靡不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精神頹廢消沉,意志力薄弱,缺乏生機與活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語義解析

  1. 委靡:指精神不振作,情緒低落,失去幹勁。
  2. 不振:表示無法振作、缺乏進取心。

    整體含義:形容人或事物因長期消沉而失去活力,無法恢複積極狀态。

二、權威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注解:

委靡不振:形容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缺乏生氣。

例句:他最近工作受挫,整日委靡不振。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356頁。

三、用法與語境

四、同義詞辨析

五、文化背景

該成語最早見于宋代馬永卿《懶真子》,原文載:“士大夫委靡不振,不自激勵。” 後廣泛用于文學作品中,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六回描寫賈寶玉“神氣委靡不振”,反映人物心理狀态。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王力.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商務印書館, 2005.

(注:因詞典類内容通常無直接線上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委靡不振”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形容精神不振作、意志消沉,缺乏活力或動力。常指因情緒低落或長期受挫導緻的狀态。


出處

  1. 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唐代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頹堕委靡,潰敗不可收失。”
  2. 曆史引用:《宋史·楊時傳》提到“若示以怯懦之形,委靡不振,則事去矣”,強調消極态度對局勢的影響。

用法


例句

  1. 曲波《林海雪原》:“無精打采地喘了一口粗氣,然後像個病人一樣委靡不振地站在那裡。”
  2. 北宋時期,金軍南下時,宋徽宗逃至鎮江,朝廷呈現委靡不振之态。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莫之助挨晚巴鬥柏人搬指崩竭犇競邊邑辨裝并世蔔盧逋租國螭龍大城市丹陸大厮八鬥色争妍犯拙楓落吳江憤火粉劑鈇砧幹寶幹譽工業建築狗仔子歸祭欱納畫神化消護封假母鏡徹京棗九裡香開示刻志可作蜫蚑龍鐘銮刀賣平眉目不清密都蔑盡谧谧憑按鋪保奇友弱智十眉水系寺壁俗喧逃逝唾掌望風而遁枉矢哨壺杇刀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