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委靡不振的意思、委靡不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委靡不振的解釋

[dejected;at one's worst;be in low spirits] 精神沮喪、抑郁

變得畏怯而委靡不振

詳細解釋

衰頹而不振作。 宋 馬永卿 輯《元城語錄解》卷上:“至於 嘉祐 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緩,委靡不振,當時士大夫亦自厭之,多有文字論列。”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八:“作文字無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觀。”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若不通權達變,因時制宜,終難富強……風俗政治委靡不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委靡不振”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形容精神不振作、意志消沉,缺乏活力或動力。常指因情緒低落或長期受挫導緻的狀态。


出處

  1. 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唐代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頹堕委靡,潰敗不可收失。”
  2. 曆史引用:《宋史·楊時傳》提到“若示以怯懦之形,委靡不振,則事去矣”,強調消極态度對局勢的影響。

用法


例句

  1. 曲波《林海雪原》:“無精打采地喘了一口粗氣,然後像個病人一樣委靡不振地站在那裡。”
  2. 北宋時期,金軍南下時,宋徽宗逃至鎮江,朝廷呈現委靡不振之态。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委靡不振的意思

委靡不振是指人或物處于疲憊、精神萎靡、狀況低迷的狀态。委靡是形容人或物體力精神不振的狀态,而不振則指動力不足,無生氣。綜合起來,委靡不振形容的是人或物持續處于疲憊且無生氣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委(女部,五筆編碼:155),靡(革部,五筆編碼:442534422),不(一字部,五筆編碼:1),振(手部,五筆編碼:311252)。

來源與繁體

委靡不振作為一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左傳》中。根據史書記載,諸侯朝見國君時,若委志靡力、昏聩不明,便會被形容為委靡不振。在繁體字中,委靡不振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委靡不振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隻是在一些古籍中會出現不同的字形。比如在《說文解字》中,靡的“革”部字形寫作“靡”,形狀與現代略有差異。

例句

1. 這個團隊長時間的加班會使他們感到委靡不振。

2. 他最近失業後,整個人都呈現出委靡不振的狀态。

組詞

1. 委靡:形容人或物疲憊、精神不振。

2. 靡力:形容精疲力竭,無力行動。

3. 不振:形容狀态低迷、不活躍。

近義詞

1. 疲憊

2. 倦怠

3. 萎靡

反義詞

1. 精神煥發

2. 活力充沛

3. 興緻勃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