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韦昌辉的意思、韦昌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韦昌辉的解释

韦昌辉(1826-1856) : 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西桂平人。地主出身。1848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时,领右军主将。后封北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参与外交事务。1856年利用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从江西带兵回京,残杀杨秀清及部属二万余人,并企图加害石达开、洪秀全,激起公愤,被洪秀全处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韦昌辉(1823年—1856年),原名韦志正,广西桂平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受封为“北王”。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韦昌辉(Wéi Chāng Huī)

词性:专有名词(历史人物)

释义:

太平天国运动核心领袖,封号“北王”。早年参与金田起义,后因权力斗争发动“天京事变”,诛杀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众,最终被天王洪秀全处决。其名象征太平天国前期军事扩张与后期内部分裂的双重性。


二、人物生平与历史角色

  1. 早期经历(1823-1850)

    出身广西富商家庭,因受官府压迫加入拜上帝会,变卖家产资助起义,是金田团营的组织者之一。

    来源: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2. 军事贡献(1851-1856)

    率军参与太平军北伐西征,攻克武昌、南京等重镇,以治军严苛著称。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主管都城卫戍与刑法。

    来源:中华书局《太平天国史料汇编》

  3. 天京事变(1856)

    洪秀全密令其诛杀杨秀清,韦昌辉借机扩大清洗范围,屠杀东王部属两万余人,引发内部动荡,史称“天京之变”。

    来源: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

  4. 结局

    因滥杀引发众怒,被洪秀全处死以平息内乱,终年33岁。


三、历史评价与文化符号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学术著作

    • 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 北京:中华书局,1991.
    • 茅家琦. 《太平天国通史》.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 史料汇编

    • 《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3. 辞书释义

    • 《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韦昌辉……太平天国北王,天京事变主要发动者。”


五、延伸说明

韦昌辉的复杂性在于其兼具“革命者”与“屠戮者”双重身份,学界对其评价长期存在分歧。其生平集中反映了传统农民起义中权力监督缺失的致命隐患,具有深刻历史警示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韦昌辉(1823-1856),原名韦志正,是太平天国前期核心领导人之一,官封北王,称“六千岁”。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生平与历史角色:

一、背景与早期经历

韦昌辉出生于广西桂平金田村的地主兼典当商家庭,家境富裕但缺乏政治地位,常受地方豪强欺压。科场失利后,其父曾捐“国子监生”虚衔,却因牌匾纠纷遭官府勒索,加剧了他对清朝的不满。1848年,他加入拜上帝会,变卖家产资助起义,家族千余人参与金田“团营”,成为起义重要经济与军事支柱。

二、起义贡献与权力地位

金田起义后,韦昌辉任右军主将,永安封王时位列北王,地位仅次于洪秀全、杨秀清。他参与指挥从广西至南京的战役,并在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主管日常政务与卫戍,权力极大。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战死后,其地位升至第三,成为洪秀全制衡杨秀清的关键人物。

三、天京事变与覆灭

韦昌辉与杨秀清长期存在权力矛盾。1856年,洪秀全密诏其回京诛杀杨秀清。他率部突袭东王府,屠杀杨秀清全家及部众两万余人,甚至杀害石达开家属,引发众怒。最终洪秀全为平息内乱将其处决,首级送交石达开,韦氏势力彻底瓦解。

四、性格与历史评价

韦昌辉以“阴柔奸险”著称,表面顺从杨秀清,实则隐忍记仇(如为讨好杨秀清处决亲兄)。他既有起义初期“倾尽家资、家族殉国”的贡献,也有后期滥杀导致太平天国衰落的罪责。历史学者多认为其行为加速了太平天国内部分裂,是复杂时代背景下权力斗争的悲剧性人物。

韦昌辉集起义功臣与叛乱者于一身,其人生轨迹折射出太平天国政权内部的权力结构矛盾与农民起义局限性。

别人正在浏览...

半半路路殡穸避岁不蛊不缉测杆惩恶劝善赤牒楚人骚词不逮理存亡未卜错崿怠玩淡事丹阳吊礼犯軷返金繁盛风略風筵鹤汀回镳怙权近宾进账酒席卷柏卡座口蘑鲁鱼律令昧死孟陬命将摸瞎母性辟寒钗漆黑轻飏;轻扬寝荐榷矾稔岁戎籍勝利饰巧收拭双款霜薤鼠啮肠属缀耸色恬靖听写偷鸡盗狗跿跔讬息遐愁险盭谢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