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寝荐的意思、寝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寝荐的解释

犹家祭。古代庶人无宗庙,祭祀在寝室行礼;祭物无牲,谓之荐。 明 方孝孺 《祭童伯礼》:“贵为公卿,寝荐豆籩。”参阅《礼记·王制》“庶人祭于寝” 唐 孔颖达 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寝荐”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含义与古代祭祀礼仪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寝:此处指“放置”、“安放”。
    • 荐:指祭祀时进献的祭品,尤指未经烹煮的牲肉(如生肉),也泛指祭品。
    • 寝荐:字面意思指将祭品直接放置于地(或祭台)上进行祭祀。其核心在于省略了铺垫的席子(茵席),让祭品直接接触地面。
  2. 引申义与礼仪内涵:

    • 简朴或草率:在正式的祭祀礼仪中,通常会用洁净的席子(茵席)垫在祭品下面,以示恭敬和庄重。“寝荐”则省去了这一步骤,因此常被用来形容祭祀仪式简朴、简陋,甚至带有草率、不恭敬的意味。它体现了对祭祀对象的一种相对简单或不够隆重的态度。
    • 特殊情境下的礼仪:在某些特定的礼仪规定或特殊情况下(如丧礼中的某些环节),也可能规定采用“寝荐”的方式,此时它代表的是符合该情境的特定礼节,而非贬义。
  3. 出处与权威解释:

    • 该词主要见于古代礼学典籍和注释。例如在解释《礼记》等经典中关于祭祀仪节时,注疏家会用到“寝荐”一词来描述无席直接放置祭品的状态。
    • 权威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对“寝荐”的解释为:“谓祭祀时不用茵席,直接放置祭品于地。” 此释义准确概括了其核心含义。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可查阅权威辞书数据库或纸质版)。
    • 其礼仪背景和引申义在《仪礼》、《礼记》及其注疏(如郑玄注、孔颖达疏)中有更详细的体现。例如,《礼记·礼器》篇及其注疏可能涉及相关仪节差异的讨论。来源参考:《礼记》及郑玄注、孔颖达疏(可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十三经注疏》或相关古籍数据库)。
  4. 现代应用:

    • “寝荐”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不再使用,属于典型的文言词汇。它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礼制、历史文献解读或引用古籍的语境中。理解其含义对于准确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尤其是礼学经典)非常重要。

“寝荐”指古代祭祀时,省略铺垫的席子,直接将祭品放置在地上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意味着祭祀仪式的简朴、简陋或不够恭敬,但在特定礼仪规定下也可能是合乎礼节的。该词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寝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庶人的祭祀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与来源

“寝荐”指庶人(普通百姓)的家祭。古代礼制规定,只有贵族才有宗庙,而庶人因身份限制,祭祀活动需在寝室进行,且祭品中不包含牲畜(牲),仅用普通食物,称为“荐”。这一制度源自《礼记·王制》中“庶人祭于寝”的记载,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进一步阐释了其细节。

2.祭祀特点

3.文献例证

明代方孝孺在《祭童伯礼》中提到:“贵为公卿,寝荐豆籩”,通过对比公卿与庶人的祭祀差异,侧面印证了“寝荐”的平民属性。

4.相关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王制》原文及孔颖达注疏,或查阅古代礼制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安奠摆酒拜路尘保单不贰过嘈嘈切切车从诚款打船凋刓地里鬼扼吭拊背恩重如山泛级法室风评福业归首寒丝丝涵星研寰区驾鹤践校金经老娘婆老婆子棂星灵液立人达人六弦琵琶礼序陋学卵用鷄悯农酿酝旁告锲薄漆井青筋清暀全称判断曲鬯躯脰屈体人奴产子柔齐三妙音三浴三熏沈诗任笔戍罚作诉求天诛铁脚屠疈伪庭险陂小步马小污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