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春正月。正月为陬,又为孟春月,故称。《楚辞·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王逸 注:“孟,始也。贞,正也。于,於也。正月为陬。”《汉书·律历志上》:“闰餘乖次,孟陬殄灭。” 清 赵翼 《门神》诗:“五彩桃符耀孟陬,司閽常赖职勤修。”
“孟陬”是汉语中对农历正月的别称,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基本含义
“孟”指开端、第一个,“陬”为农历正月的别称。二者合称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月,即正月。
文献依据
“孟陬”是农历正月的雅称,兼具时间指代与文化意涵,常用于古典文献及诗词中。其来源可追溯至《楚辞》,读音为mèng zōu,需注意与普通词汇的区分。
《孟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意为“年幼”或“小孩子”。它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年龄小,尚未成熟。
《孟陬》的第一个字“孟”的部首是“子”,它拥有4个笔画。第二个字“陬”的部首是“阝”,它拥有8个笔画。
《孟陬》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在古代常用于形容年幼的孩子。它体现了古人对于幼年的描述和区分。
《孟陬》这个词的繁体字没有特定的规定,可能会根据地域和个人的习惯而有所差异。
在古代写作《孟陬》时,字形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研究。
1. 她是个孟陬,但是非常聪明。
2. 我小时候也是个孟陬,现在不一样了。
梦孟、孟非、孟子
幼稚、稚嫩、娇嫩
成熟、年长、老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