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蕈的一种,有白色肥厚的菌盖。供食用,味鲜美。 张家口 一带出产的最著名,故称。 王统照 《号声·搅天风雪梦牢骚》:“正端上了一大品锅清炖的猪与鸡肉, 景武 抢先吃了几筷子,却咂着舌头道:‘好鲜……这非使了好口蘑没有的。’”
口蘑(学名:Tricholoma mongolicum)是汉语中特指一类生长于中国北方草原的珍贵食用真菌。该名称源于清代张家口地区,因当地作为蘑菇贸易集散地而得名"口外蘑",后简化为"口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53页。
从构词法分析,"口"指张家口这一地理标识,"蘑"为蘑菇类生物的统称,二字组合形成专有名词,特指锡林郭勒盟至坝上草原一带的天然白蘑《中国食用菌志》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三章。其菌盖呈半球形,直径3-12厘米,表面光滑呈乳白色,菌褶细密,菌柄粗短,具有独特的杏仁香气《真菌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148页。
该物种生长环境特殊,需洁净的沙质草原与特定菌植共生,主要分布于北纬41°-43°的干旱草原带《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内蒙古卷》中国质检出版社,2018年,第217页。在烹饪应用中,干制口蘑因富含鸟苷酸盐,能产生强烈鲜味,故有"素中之荤"的美誉《中华饮食文化大观》中华书局,2020年,第89页。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口蘑具有"益胃气、化痰理气"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多糖体、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硒等活性成分《中国传统药材图鉴》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332页。
“口蘑”一词有两种解释,其核心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名称由来
因历史上蒙古草原产的蘑菇通过河北张家口集散销售而得名。张家口是清代蒙古与内地的贸易枢纽,故称“口蘑”。
生物学特征
属伞菌科真菌,菌盖呈白色半球形,直径可达17厘米,多群生于蒙古草原的羊骨或羊粪附近。
价值与分布
以鲜美著称,是中国市场最昂贵的蘑菇之一,主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草原地区。别称包括白蘑、蒙古口蘑、云盘蘑等。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烹饪方法或文化背景,可查看来源、4、7的完整内容。
绑拖荜门委巷嘲慢陈列室冲溶揣情出卖风云雷雨翠滑打雷恩款饭囊酒瓮翻样飞白非职脯资敢自公情画箧华宗狐尿刺疮舰队搅肚蛆肠嘉骐鱼积分井口金虎台九年面壁据此军副开花结实窟藏谩説梅花使梅桃子南面百城昵附盘领谱帙钤键乔声怪气请正琼浆起油痊可羣黎上刑市铺石兽守备束股顺爱丝国四楞鐧挺秆外语文圃乌号闲邑衔知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