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万民伞的意思、万民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万民伞的解释

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糊涂世界》卷十:“在任时第一要联络绅士,要晓得地方官这些万民伞,德政牌,并不是百姓送的,百姓一样出钱,却亦不能不出钱,出钱之后,绅士来还官的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说“面子”》:“有一国从 青岛 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亦称“ 万民牌伞 ”。《冷眼观》第七回:“我年伯就即日交卸了 江寧府 篆务,彼都人士,公饯行旌,送万民牌伞,又忙碌了数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万民伞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特有的礼仪性器物,特指百姓集体赠予离任地方官员的伞状旌表物。其形制为伞面覆盖多层布帛,每层布帛上由民众签名或盖印,伞骨悬挂彩色绸带,象征"万民遮护"的感恩之意。

该习俗源于明清时期,伞面通常选用青色或红色绸缎,取"青天红日"的清廉勤政隐喻。伞顶装饰铜制葫芦,寓意"福禄绵长",伞柄刻有"德被群黎""泽施众庶"等颂词。据《清稗类钞》记载,受赠官员需身着官服跪接,伞盖最终供奉于家族祠堂,成为仕途政绩的物证。

不同地域存在"功德伞""德政伞"等别称,伞面签名数量反映官员声望。民国《上海县志》载有"一伞千名,百里颂声"的记载,体现其在基层治理中的特殊符号价值。现代民俗研究认为,这种器物既包含传统"父母官"治理理念,也承载着民间对清官文化的集体记忆。

(文献依据:1.中华书局《中国古代礼俗辞典》;2.商务印书馆《中国民俗文化大观》;3.上海古籍出版社《江南地方志丛编》)

网络扩展解释

万民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民俗物品,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意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历史背景

万民伞是封建社会中地方官员离任时,当地百姓或乡绅为表彰其德政而赠送的伞状纪念物。其寓意是官员如同巨伞般庇护百姓,象征“爱民如子”的形象。赠送数量越多,代表官员越受爱戴。

二、结构与象征

  1. 实物特征:伞面缀满小绸条,每条书写赠送者姓名,体现集体感恩。
  2. 深层含义:既是官员政绩的荣誉证明,也是民间对清廉政治的期待。若官员被贬黜时仍有人送伞,则更凸显其清正品格。

三、功能演变

早期作为官员离任的纪念品,后期逐渐衍生为庙宇中的祈愿物。例如,夏布绣博物馆收藏的万民伞,伞叶一面绘吉祥图案,另一面写祈愿文字,成为民众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

四、文化延伸

在成语中,“万民伞”被引申为保护人民的力量或机构,源自寓言《伞下》中“撑伞庇护众人”的故事。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文学比喻,与历史实物需区分。

参考资料提示

更多细节可查看权威百科(来源1、2)及民俗研究(来源5、6)。

别人正在浏览...

昂藏七尺抱弄八阵边急边廪踣地呼天不解之缘蔡侯纸谗凶晨飡诚悫充分又必要条件炊臼荅沓蝶径顿躄风驷高岸耕植钩肠债还绕和缠黑顿顿和吟怀濡徽祚昏翳惑闇火成岩互言户阈戒警经理金谷友计书料高燎皰离摘禡纛忙忙迭迭眉连男扮女妆农收侨论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清核琼珶齐玄齐颖折登侍直侍子酸重趧鞻抟人悟佛相怜爱乡纳县考晓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