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卉的意思、凡卉的详细解释
凡卉的解释
普通花草。亦用以喻平庸的人。 唐 柳宗元 《戏题阶前芍药》诗:“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元 赵孟頫 《江城子·赋水仙》词:“遮莫人间,凡卉避清妍。”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恐凡卉不足以奉君兮,愿永言乎蘅杜。”
词语分解
- 凡的解释 凡 á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凡尘。凡心。 所有的:凡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是。 总共:全书凡二十八卷。 大概,要略:大凡。凡例。
- 卉的解释 卉 ì 草的总称:奇花异卉。 花:奇卉怪草。 姓氏。 笔画数:; 部首:十;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凡卉”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凡”和“卉”两个字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文学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一、 字义分解
- 凡 (fán):
- 本义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为平常的、普通的、不出奇的意思。在“凡卉”一词中,主要取其“普通、平常”之义。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凡”的释义(卷2,第987页)。
- 卉 (huì):
- 本义指草的总称,常特指供观赏的草本植物,即花草。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许慎著,中华书局)释“卉”为“草之总名也”。《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释为“各种草(多指供观赏的)的总称”。
二、 词义解释
- 凡卉 (fán huì):
- 指普通、常见的花草。与名贵、珍奇或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花草(如梅、兰、竹、菊、牡丹等)相对。
- 该词常带有一定的对比意味,强调其平凡、普通、不为人所特别珍视或关注的特质。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凡卉”的释义(卷2,第1235页),释为“普通的花草”。
三、 用法与语境
- “凡卉”一词多见于古典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或借物抒怀。
- 在使用时,常与名花、仙葩、异卉等词形成对比,用以衬托后者的珍贵、独特或超凡脱俗。
- 例句:
-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虽然文中未直接出现“凡卉”,但牡丹、莲、菊之外的众多普通花草,即可视为“凡卉”的范畴。
-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诗中丹橘自比,不愿与桃李等“凡卉”争春。
- 来源参考:例句分析基于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普遍理解,具体篇章可参考《全唐诗》(中华书局)、《古文观止》(中华书局)等经典文集。
四、 近义词
- 俗卉:更强调其世俗、普通,有时略带贬义。
- 常卉:与“凡卉”意思相近,指常见的花草。
- 野卉:指野生的花草,也常含普通、不名贵之意。
- 来源参考:近义词辨析参考《同义词大词典》(张志毅、张庆云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相关词条。
“凡卉”是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词汇,特指那些普通、常见、不名贵的花草。它常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与名花异草的对比,突出后者的独特价值,或借以表达对平凡事物的某种态度(如忽视、感慨或另一种欣赏)。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花草的“平凡性”和“普遍性”。
网络扩展解释
“凡卉”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权威词典的解释,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指普通的花草植物,泛指常见的、不名贵的植物。
- 比喻义:引申为形容平庸的人或事物,与“杰出人才”“名贵花卉”形成对比。
二、词语结构与用法
- 拼音:fán huì(注音:ㄈㄢˊ ㄏㄨㄟˋ)。
- 词性:名词,可作主语或宾语。
- 常见搭配:如“凡卉避清妍”“不同凡卉”等,多用于文学表达。
三、文学引用与例句
- 唐代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通过对比凡卉的凋谢与芍药的盛放,突出芍药的独特。
- 元代赵孟頫《江城子·赋水仙》:“遮莫人间,凡卉避清妍。”——用水仙的清雅反衬凡卉的平庸。
四、延伸文化内涵
古人常以花卉喻人,凡卉象征资质普通者,而梅、兰、水仙等则代表高洁之士。这种用法在诗词中形成固定意象,强化了汉语的隐喻表达传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背景,可参考《全唐诗》《元曲》等文献,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黝黝白龙板脸裁缀成套逞祥斥力樗栎春纱出闲力调蹇顶注对圆耳帽儿发抖发照偾仆府尹该敏感耳钢铁高危格例怪慴鹤身赫胥氏后妻华清宫回沈混处家门江南三绝交让木阶除精神疗法稽证剧坛举直错枉炼珍摩莎囊中物旁推侧引偏发曝背食芹庆抃青离起疑群贤驱盐车色物实沈时英殄没亡可奈何稳惬五际橡皮圈陷溺胁夺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