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区名。为 春秋 樊国 、 邓国 的遗址。在今 湖北省 襄樊市 及 河南省 邓县 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及拥旄司部, 代 马不敢南牧;推轂 樊 邓 ,胡尘罕尝夕起。” 唐 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诗:“登高望旧国,胡马满 东周 。 宛 叶 遍蓬蒿, 樊 邓 无良畴。”
“樊邓”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基本释义
指春秋时期樊国与邓国的遗址所在地,位于今湖北省襄樊市及河南省邓县(今邓州市)交界区域。
地理位置
地处汉水流域,为古代南北交通要冲,因军事战略价值显著,历史上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与唐代贾至诗作均提及此地。
历史背景
樊国为周代姬姓诸侯国,邓国为商代曼姓诸侯国,两国遗址共同构成“樊邓”地理概念。此地名常见于南北朝至唐代文献,反映其在中古时期的重要性。
部分词典(如)提到“樊邓”为四字成语,源自战国时期樊哙与邓通互相扶持的故事,比喻困境中互助。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或主流辞书,可能与“樊邓”地理概念混淆,需谨慎采信。
“樊”字本义为篱笆(《诗经》有“折柳樊圃”),后引申为屏障;“邓”为古国名,二者组合成地理专名。建议优先采用第一种释义,若涉及文学典故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樊邓是一个中国姓氏,源自于古代的姓氏。它是男性常见的姓氏之一,代表了这个家族的血脉和传承。樊邓姓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樊邓这个姓氏有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樊和邓。其中,樊的部首是木(mù),邓的部首是阜(fù)。樊的笔画数为12画,而邓的笔画数为9画。
樊邓这个姓氏的来源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根据研究认为,它可能与古代的地名或官职有关。樊可能与樊城有关,而邓可能与邓州有关。姓氏的形成往往与祖先的居住地、职业等有关。
樊邓的繁体字分别是樊和鄧。在繁体字中,樊和邓的字形稍有不同,但发音和意思相同。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一些差异。在古代,樊邓的字形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义和读音没有变化。古代的汉字写法不同于现代的简化字,通常更加复杂。
1. 来自樊邓家族的人很多在农村务农。
2. 这位先生的姓是樊邓,他是一位知名作家。
由于樊邓是姓氏,不常用于组词,所以较难找到与其相关的组词。
由于樊邓是一个姓氏,没有真正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每个姓氏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与其他姓氏进行对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