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指如鸱嚣张,如蚁聚集。 唐 权德舆 《唐故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右卫将军南充郡王赠太子少保伊公神道碑铭》序:“ 晃 之谋主 苏涣 、骑将 王明悦 ,鴟张蚁聚,皆据阨害。”
鸱张蚁聚(chī zhāng yǐ jù)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为形容敌人嚣张聚集、猖狂肆虐的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分析与权威引用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整体释义
“鸱张”指鸱鸟(鹞鹰)张翅扑食,比喻嚣张、凶暴;“蚁聚”形容如蚂蚁般聚集。合指敌对势力猖狂集结、气焰嚣张的景象,多用于描述叛乱者或入侵者的态势。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3年,第8卷,第1124页。
情感色彩
含强烈贬义,暗含对暴虐行为的批判,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叛乱或外敌入侵的记载。
“鸱张”溯源
源自《晋书·慕容超载记》:“鸱张万里,僭盗三齐”,以鸱鸟的凶猛喻指慕容超割据称帝的嚣张气焰。
来源:《晋书》卷一百二十八,中华书局点校本。
查看原文(中华古籍网)
“蚁聚”出处
见于《三国志·吴书·周鲂传》:“民帅蚁聚,盗贼蜂起”,形容乱民如蚁群般聚集作乱。
来源:《三国志》卷六十,中华书局,1959年。
成语定型
明代文献《平定三逆方略》将二者结合:“逆贼吴三桂鸱张蚁聚,荼毒生灵”,成为固定表述。
来源:《四库全书·史部·纪事本末类》,文渊阁本。
历史文献
《清史稿·圣祖本纪》载:“噶尔丹鸱张蚁聚,犯我边陲”,描述准噶尔部首领入侵边疆的猖獗之态。
来源:《清史稿》卷七,中华书局,1977年。
现代研究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鸱张,喻猖狂;蚁聚,言其众。合指敌人猖獗集结。”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8页。
图书链接(商务印书馆官网)
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命力,常见于历史评述或政论文章,如:
“军阀割据时期,各派势力鸱张蚁聚,百姓苦不堪言。”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13页。
结论:鸱张蚁聚以猛禽的凶暴与蚁群的密集为意象,生动刻画敌对势力的猖狂集结,承载中国古代对暴乱、侵略的批判意识,是兼具文学性与历史价值的经典成语。
“鸱张蚁聚”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词义分解
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出自唐代权德舆的碑铭文《唐故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右卫将军南充郡王赠太子少保伊公神道碑铭》序文,原文提到“晃之谋主苏涣、骑将王明悦,鸱张蚁聚,皆据厄害”,用以描述敌方将领的威胁性行动。
用法提示: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强调对敌方势力的贬义描述,现代使用较少。
结构特点与近义词
该成语通过鸱鸟的凶悍与蚂蚁的杂乱,生动刻画了敌方猖狂集结的状态,适用于特定历史或文学场景。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阿謩罢顿惫衿扁形动物岑嵒骋辩成城尘襟传座麤雄胆略导以取保电矛定道独王丰穣宫廷文学乖背广角镜头龟文鼓漏后条哗讙摦落简讼尖削皎晶介倪精神百倍禁律近县眷宠眷睐钜工军威口溜子老人星莅民领絜令序厘整隆窑楼帐炉火纯青卤烟满天飞满溢谋年婆娑没索千日儒侠伤脑筋生聚私文天鬼铁器委札雾会下功夫窸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