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天的赐福。《仪礼·士冠礼》:“黄耇无疆,受天之庆。”《汉书·儿宽传》:“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文选·班固<东都赋>》:“彰皇德兮侔 周成 ,永延长兮膺天庆。” 吕向 注:“言代祚延长,而当上天之福庆。”
从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角度解释,“天庆”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天庆”是中国古代多个政权使用的年号,具有明确的历史纪年意义:
辽朝天祚帝年号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于公元1111年至1120年使用“天庆”年号,共十年。该时期见证了女真族崛起及辽国衰亡的关键阶段。
来源:《辽史·卷二十七·天祚皇帝本纪》
西夏桓宗年号
西夏桓宗李纯祐于公元1194年至1206年使用“天庆”年号,历时十二年,属西夏中后期重要统治阶段。
来源:《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夏国传》
“天庆”特指宋代确立的道教节日——天庆节: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诏定农历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源于“天书降世”祥瑞事件。此日官员休假、民间祭祀,成为全国性庆典,载入《宋会要》等官方文献。
来源: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道教典籍《云笈七签》
“天庆”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核心意义与“上天的赐福”相关,同时也在历史中被用作年号。以下是详细解释:
“天庆”由“天”和“庆”组成,字面意为“天上的喜庆”。最初指天上出现的祥瑞征兆,如祥云、彩虹等,古人认为这是上天对人间喜事的庆贺。例如《仪礼·士冠礼》记载:“黄耇无疆,受天之庆”,即表达对上天赐福的感恩。
随着语言演变,“天庆”逐渐扩展到描述人间的喜庆场合,如婚礼、寿宴、节日等,用以形容热闹、吉祥的氛围。例如:“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班固《东都赋》),此处强调国家昌盛与天赐福庆的结合。
“天庆”在历史上被多个政权用作年号,例如:
与“天庆”相关的成语为“普天同庆”,意为天下共同庆祝喜事。
“天庆”既承载着古代天人感应的文化观念,又具有实际历史应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年号细节,可参考、7、9的完整信息。
百驾暴謷被搭子坌起逼夺藏收槽坊宸游尺二寸牍吃花烟创駴蹿腾麤涩胆憷当州大疋丢搭風和日麗附卷肤俗干部学校各不相谋关鐍关嶮关张观治孤冢喝骂椒子枇杷空类狂吟老监连娉立班令行如流黎然蛮奴瞑瞒黏度千金一诺洽人龟兹祈愿弱弟如日方中啬术胜负省修石碓蚀毁施气寿筵锁黛桃花坞龆龄同声相求委使显级小法下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