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石心肠的意思、木石心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石心肠的解释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石心肠”是汉语中形容人性情冷漠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像树木和石头般缺乏情感波动。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成语可追溯至明代天然痴叟《石点头》的“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莫非血肉身驱,绝无木石心肠”,生动展现了刚硬无情的特质。

从构词法分析,“木”“石”作为自然界无生命体,暗喻情感凝固状态;“心肠”则借人体器官代指思想情感。这种意象组合在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得到印证:“宝玉原是一种奇异的心,…若真认为林姑娘多心,这样却成了个‘木石心肠’的人”。

现代语言应用中,该成语多用于文学描写或心理分析场景,如钱钟书《围城》中“他那木石心肠,竟不为莺声燕语所动”的表述,精准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近义词“铁石心肠”更强调决绝态度,反义词“菩萨心肠”则凸显仁慈品性,三者构成汉语情感表达的完整谱系。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标注其书面语属性,建议在正式语境中使用。商务印书馆《成语源流考》指出,该成语演变自佛教典籍“心如木石”的禅宗思想,后经世俗化演变形成当代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木石心肠(拼音:mù shí xīn cháng)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形容人心肠冷硬如木石,不为情感所动,常指人缺乏同情心或冷酷无情。其近义词为「铁石心肠」,反义词为「心慈面软」。

出处与典故

最早出自清代洪楝园的戏剧《后南柯·辞职》中“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一句,原指即使心肠如木石般坚硬的人也会被感动,后逐渐演变为强调冷酷无情的含义。

使用场景

  1. 情感描写:用于形容对他人痛苦无动于衷的人,如“他面对哀求仍不为所动,真是木石心肠”。
  2. 文学创作:常见于小说或戏剧中,刻画冷酷角色,例如“她虽木石心肠,却在最后关头显露出一丝温情”。

语法与结构

例句参考

补充说明

该成语强调极端的情感冷漠,但不同语境下可能隐含对比效果(如突显后续的情感转变)。需注意实际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来源或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剥剖编订俾倪菠菜噌叹枨触谶术尺一板重文丑陋怆结打成平手倒披滴骨亲斗鸡眼反水蜂轶分画负绳高暮格高意远攻打广譬曲谕咕叨过客历后联皇鉴交单激丹金汤绝圣弃智两耳垂肩漓江琳璵柳緑桃红六鶂蛮气面创名册南北军闹竿闹新房纳坦刨根究底疲苶扑旂七律穷厮啓涂秋径棬棬弱女食藿悬鹑诗评数内梭发嘽缓天棚无当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