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祖母。《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岂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讎。”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君﹞尝以王母葬地不吉,遂极青鸟之书,卒得改葬如吉卜。”
(2).称上古时代的女首领。《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王弼 注:“母者,处内而成德者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这王母二字并不是祖母,也不是王与母,更不是所谓 西王母 ,应该就是女酋长。”
(3).神话传说中一个地位崇高的女神。 汉 张衡 《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飢。”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西望 瑶池 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咱两个奉 王母 仙旨,将这仙桃来献 桃源洞 二仙子。” 明 何景明 《游猎篇》诗:“ 犇戎 造父 两为佐,大人 王母 遥相待。”《新民歌三百首·踏上梯田上云霄》:“踏上梯田上云霄,去摘 王母 大蟠桃。”
(4).鸟名。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杜子美 《玄都坛歌》云﹞‘王母昼下云旗翻’,説者多不晓王母,或以为 瑶池 之 金母 也。中官 陈彦和 言…… 蜀 中贡一种鸟,状如燕,色紺翠,尾甚多而长,飞则尾开,颤裊如两旗,名曰王母。则 子美 所言,乃此禽也。”后世官妓之帔子状如王母鸟飞时尾开之形,故以指官妓。 元 杨显之 《酷寒亭》楔子:“我当了三年王母,如今纳了官衫帔子,改嫁良人去也。”
“王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文献和神话传说综合理解:
神话传说中的至高女神
主要指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瑶池、长生不老的女神。传说她居于昆仑山瑶池,拥有不死药,象征吉祥与长寿。道教典籍将其尊为“玉清元始天尊妃子”,并与玉皇大帝并列为天庭主宰。
亲属称谓:祖母
古代文献中“王母”可代指祖母。例如《礼记·曲礼下》记载“王母曰皇祖妣”,《南史》中亦有“荒耄之王母”的表述,均指祖母。
上古部落女首领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指出,“王母”可能指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首领,如《周易·晋》中“于其王母”即反映上古女性领袖的地位。
其他特殊含义
提示:现代语境中“王母”多指神话人物西王母,其他含义多见于古籍。若需深入考证,可参考《礼记》《周易》及道教经典文献。
中文词语“王母”由两个字组成,是指中国神话中的一位女性神仙。下面将分别介绍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王母”这个词的部首是“王”,在字典中位于左边的部分,代表着王位和统治。另一个字“母”的部首是“毋”,在字典中位于左边的部分,表示“不”。整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王(5画)和母(4画)。
“王母”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说中,王母是仙界的女性神仙,拥有长生不老的仙药。她是众多神仙之中的至尊,掌管着仙界的事务。
在繁体汉字中,“王母”这个词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王母」两个字。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王母”的部分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没有太大差别。在古汉字中,写作「王母」的字形可能会有些许差异。
“王母”这个词常常出现在神话故事中,例如:“玉帝封禅之后,王母亲自降下长生不老草,赐给玉皇和王后。”
与“王母”相关的组词有:“王母娘娘”、“王母嫂”、“王母嫂子”等。
与“王母”相近义的词汇有:“西王母”、“王后”等。
相反义的词汇与“王母”没有明确的对立关系,因此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反义词。
北京医科大学便坐标量鼻水鄙杂倡义朝宴宠盼打恭胆土钓徒东吴鹅行枌社噶隆官务过吹海州常山将纔较可教育制度家微寄藏襟度刊石刻漆冷淘廉察怜养廪粮漫衍马头免怀之岁俛然南粮男色内敛霓虹灯狞丑昵友朴散评驳襁属庆緜劬劳之恩阮刘睿问煞落山岫升高圣像世态试象庶侈水盖私忌童话诬饰下切习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