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家给予的粮食。《后汉书·王望传》:“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廩粮,为作褐衣。”
(2).指科举时代给予在学生员的粮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今后武生考劣等,俱宜追所食廩粮,以警其餘。”
“廪粮”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代官方为特定群体(如官员、士兵、灾民等)发放的粮食补给。例如:
特指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官方为在学的廪生(成绩优异、享有津贴的生员)提供的粮食补助。例如:
“廪”本义为粮仓,后衍生出“官方供给”之意;“粮”即粮食。两字组合后,词义从具体物资扩展至制度性供给。这一词汇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与教育体系的特点。
廪粮(lǐng liá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廪粮的拆分部首为「」(麻部),第一个字「廪」的笔画数为7,第二个字「粮」的笔画数为11。
廪粮是古代官府存放和配给官吏的粮食的地方。它的来源于《诗经·小雅·正月》中的一句诗:
「廪之未饥,粮之未厌。」廪指盛粮的仓库,粮指供应的食物。
在繁体中,「廪」字的字形变为「廩」,其余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中,「廪」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常见的有「廩」和「粦」。
1. 政府每年都会向灾区提供充足的廪粮。
2. 在古代,廪粮是根据官员的职位和官阶来分配的。
1. 廪府:指官府中存放粮食的地方。
2. 廪吏:指管理粮仓的官吏。
3. 廪田:指供应官府粮食的农田。
4. 廪舍:指存放粮食的仓库。
仓库、粮仓、库房
饥荒、粮食缺乏、饿肚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