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私忌的意思、私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私忌的解释

(1).个人的仇怨。《左传·昭公三年》:“ 叔弓 如 滕 ,葬 滕成公 。 子服椒 为介。及郊,遇 懿伯 之忌, 敬子 不入。 惠伯 曰:‘公事有公利,无私忌。’ 椒 请先入。乃先受馆, 敬子 从之。” 杜预 注:“忌,怨也。” 孔颖达 疏:“ 懿伯 是 惠伯 之叔父,为人所杀,及 滕 郊遇 懿伯 之忌,逢其雠也。 敬叔 不入,以礼 惠伯 ,欲使 惠伯 报叔父之讎,杀彼人也。”

(2).私家的忌日。指父母及祖父母、曾祖父母死日。《北史·毕义云传》:“﹝又驾幸 晋阳 ﹞四品以下五品以上,令预前一日赴 南都 署表,三品以上,临日署讫。 义云 乖例,署表之日索表就家先署,临日遂称私忌不来。”《新唐书·卢迈传》:“将作监 元亘 摄祠,以私忌不听誓,御史劾之。”《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卢迈 得风疾,庚子, 贾耽 私忌,宰相絶班,上遣中使召主书承旨。”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西津亭词》:“今日太守私忌,郡官皆不会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私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指个人或家族内部对逝者的纪念日。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私忌包含两层含义:

  1. 家族忌日:指家族成员为已故亲人设立的悼念日,区别于国家层面的“国忌”。例如《礼记·檀弓》郑玄注提到“私忌,谓亲亡日”,说明其源于古代丧礼传统。
  2. 个人避讳:引申为个人避讳之事,如《南史·刘瑀传》载“瑀好诋诃人物,多犯私忌”,此处强调个人忌讳的隐秘性。

该词在古籍中常与“国忌”对举,如《宋史·礼志》记载官员“遇私忌,准式给假一日”,体现古代社会对私忌的礼制规范。现代汉语中,私忌多保留第一层含义,指家庭内部的祭奠活动,常见于宗族文化保留较完整的地区。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礼记》《宋史》)

网络扩展解释

“私忌”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一、个人的仇怨

指因私人恩怨产生的仇恨或矛盾。该释义源自《左传·昭公三年》的记载:叔弓出使滕国时,因遇到与懿伯(惠伯的叔父)的私怨,拒绝进入滕国都城。惠伯强调“公事有公利,无私忌”,表明公务不应受私人恩怨影响。

二、私家的忌日

指家族中长辈的逝世纪念日,包括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去世日期。古代官员若逢私忌日,可暂免公务以示哀悼。例如: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围绕“私人领域”展开,既包含情感矛盾,也涉及家族伦理。

别人正在浏览...

挨斗颁付鞞扇舞笞斗饬舆筹攒黜废蹙金导训帝猷动变犯心浮翠流丹弓箭手惯会韩柳欧苏和盘托出侯门活儿狐犬蹇客教数家冤忌岁久已卷摺开秧元刊镂来浪雷赴乐属僚庶罗布泊买服磨盾鼻奈之何鸟夷泥泥驽劣擗掠潜伏亲密无间嬛薄屈曳色身水浒传蜀禄四殆随时跳天撅地提箱透露土木八跎蹉万流景仰危躯渥耀闲伺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