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怀之岁的意思、免怀之岁的详细解释
免怀之岁的解释
谓三岁。《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后因称三岁为“免怀之岁”。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免怀之岁,天夺圣善,不食三日,哀比成人。”
词语分解
- 免的解释 免 ǎ 去掉,除掉:免除。免税。免费。免官。免检。罢免。豁免。 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避免。免疫。免不了。在所难免。 不可,不要:闲人免进。 古同“勉”,勉励。 古同“娩”,分娩。 任 笔画数:; 部
- 岁的解释 岁 (歲) ì 年:岁首。岁暮。岁夕(即“除夕”)。岁除(年终)。岁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岁凶(年成歉收)。歉岁(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龄:年岁。周岁。 星名:岁星(即“木星”。)
专业解析
"免怀之岁"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特定表达,其含义与幼儿成长阶段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指幼儿年满三岁,开始脱离父母怀抱、初步独立的年龄阶段。
- 免: 免除、脱离。
- 怀: 怀抱(特指父母的怀抱)。
- 岁: 年岁、年龄。
二、词源与典故
该词直接源于儒家经典《论语·阳货》: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意指孩子出生后三年,才能基本脱离父母的怀抱(指不再需要父母时刻怀抱照料)。因此,“免怀之岁”特指孩子三周岁这个时间点。
三、具体解释与文化背景
- 生理发展标志: 在古代,孩子长到三岁,身体活动能力增强,可以相对自由地行走和活动,不再像婴儿时期那样完全依赖父母怀抱。
- 情感与礼仪象征: 这个年龄被视为孩子初步脱离对父母极度依赖状态的开始,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也是古代为父母服“三年之丧”礼制的重要依据之一,体现了对父母怀抱养育之恩的回报。
- 特定指代: 在古汉语中,“免怀之岁”几乎成为“三岁”的代名词,尤其用于描述孩童成长或与父母关系的情境。
四、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免怀”的解释引用了《论语·阳货》的原文,明确指出“免怀之岁”即指三岁。这是目前规模最大、释义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
- 《辞源》(修订本): 在解释相关条目时,也必然追溯至《论语》此典,确认“免怀”指子女三岁脱离父母之怀。
“免怀之岁”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语词,专指孩子年满三周岁,标志着其开始脱离父母怀抱、走向初步独立的成长阶段。其核心出处和依据是《论语·阳货》篇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免怀之岁”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基本释义
- 指三岁,特指幼儿脱离父母怀抱的年龄。该词源自《论语·阳货》中“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的记载,强调子女三岁前对父母的依赖。
2.出处与典故
- 出自《论语·阳货》,原文为孔子所述,描述子女出生后需父母怀抱养育三年,之后才能逐渐独立。唐代张说在《鄎国长公主神道碑》中曾引用此典,如“免怀之岁,天夺圣善”,进一步强化其文化意涵。
3.用法与结构
- 语法:偏正式结构,多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无褒贬倾向。
4.近义词与扩展
- 虽无直接近义词,但类似表达有“黄口小儿”(泛指幼童)、“孩提之年”(2-3岁)等。需注意“免怀之岁”特指脱离父母怀抱的年龄,更具文化语境。
5.现代应用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用于含蓄表达儿童成长阶段。
该成语以《论语》为源,通过“三年免怀”的意象,凝练表达三岁这一特定年龄,兼具文化内涵与历史厚重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论语》原文及汉典等权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将鞭警长鬣翠裘洞庭春色斗鸭多易法向加速度風車雲馬棼秽干呕孤学坠绪咳首恨之入骨红颜白发后赵花肤捡覈浃行嫉恶如仇解政禁坊津壖居高临下句格口谈餽问暌载朗照腊月良时美景敛去敛缩礼将栎梂龙顔漏水马前健霓裳羽衣破家鬼歉薄请来清水取毙曲伎箬下沙蓬深严麝脐香世韵手教双足重茧四科四圣司味陶洗天生天杀投壶电笑碗筷小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