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襁屬:像钱串一样连贯,形容连续不断。《新唐书·殷侑传》:“岁中,流户襁属而还,遂为营田,丐耕牛三万,詔度支赐帛四万匹佐其市。”
繦屬:连续不断。《汉书·儿宽传》:“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絶。” 颜师古 注:“繦,索也。言输者接连不絶於道,若绳索之相属也。”《资治通鉴·唐昭宗天祐元年》:“老幼繦属,月餘不絶。” 胡三省 注:“繦,举两翻,钱贯也。属,之欲反。言老幼相随而东,若繦之贯钱,相属不絶也。”《辽史·食货志下》:“来易於 辽 者,道路繦属。”
“襁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读音为qiǎng shǔ,本义指“像钱串一样连贯”,形容事物连续不断的状态。例如《新唐书·殷侑传》中“流户襁属而还”描述流民接连不断地归来,又如《汉书·儿宽传》用“输租襁属不绝”形容运输租税的人群络绎不绝。
二、词源与用法
三、注意区分 需与另一读音qióng shǔ 的词语区分,后者指“母亲背负孩子”的关爱场景(如),属不同含义,可能因字形或注音差异导致混淆。
在解读古文或涉及历史语境时,“襁属”通常表示“连续不断”,建议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确认具体语义。
《襁属》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表示将婴儿用布紧紧包裹起来背在背上。
《襁属》的部首是衣字旁加上襁字,总共有16个笔画。
《襁属》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宗人氏》一书中,描述了古代婴儿照顾的方式。
《襁属》的繁体字是「襁屬」。
古时《襁属》的写法可能会有变化,但大致保持不变。
1. 奶奶将婴儿紧紧襁属在身上,确保他们的安全和温暖。
2. 在古代,女性常常把襁属的婴儿挂在背上工作。
1. 襁褓(指包裹婴儿用的布)
2. 属于(归属、所属)
1. 安胎(指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2. 抚育(指照顾和养育婴儿)
1. 自立(指独立或不需要依靠他人)
2. 松解(指解开、松开襁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