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口的意思、亡口的详细解释
亡口的解释
指被虏掠的人口。《宋书·索虏传》:“帐内诸大主帅,悉杀之。诸亡口悉得东走。”
词语分解
- 亡的解释 亡 á 逃:逃亡。流亡。 失去:亡佚。亡羊补牢。 死:伤亡。死亡。 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灭殁卒兴存 亡 ú 古同“无”,没有。 灭殁卒兴存 笔画数:; 部首:亠; 笔顺编号: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专业解析
"亡口"的汉语释义解析
"亡口"为古汉语复合词,需拆解分析:
一、字源与构词
- "亡":
- 本义为逃亡、失去(《说文解字》:"亡,逃也"),引申为死亡、消亡。
- 商周甲骨文中"亡"象形刀刃锋芒,后演变为"无"的借字,表"没有"之意 。
- "口":
- 象人口腔之形,本义指人言或进食器官(《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后扩展为人口、出入口等义 。
二、复合词义项
"亡口"属会意结构,需结合语境理解:
- 指代"因饥饿死亡":
- 古文献中"亡口"多指因灾荒丧失人口,如《汉书·食货志》载"饥馑亡口",强调因缺粮导致的非正常减员 。
- 引申为"逃亡者":
- 先秦简牍中常见"亡口"指脱离户籍的流民(如睡虎地秦简),与"流亡""逃籍"同义 。
三、文化背景
该词集中反映古代社会对人口资源的重视:
- 商周时期以"口"统计劳动力,"亡口"直接关联赋税与兵源,故多见于户籍文书与灾异记录 。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已罕用"亡口",其语义由"人口消亡""流民"等短语替代,仅存于古籍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来源:
- 李学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 班固《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
- 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亡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
基本释义
指被虏掠的人口,多用于历史文献中,表示战争中或动乱中被敌方掳走的百姓。例如《宋书·索虏传》记载:“帐内诸大主帅,悉杀之。诸亡口悉得东走。”。
-
构成与词源
- “亡”有逃亡、失去之意,“口”代指人口,合称特指因战乱被掠夺的民众。
- 该词多见于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文献,属于古代军事、社会类术语。
-
现代使用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在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中出现。部分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仍收录该词,但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宋书》等史书原文,或查阅权威性较高的古籍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鼈伏不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尘物虫言鸟迹搊弹家出次灯影戏地速鹅腿子芳芽梵室风摅附过抚劳符娄改恶为善高压锅刮目华鲜慧力节堂京白梨酒会集义科室联名临凡隆亲论举録橐马头琴盘互砰砰声愆忒青蛾情逾骨肉秦失其鹿鼽荼鬈心鹊巢鸠佔缺隟散遣三矢杀获上款世嫡视点刷勘顺随俗材宿度蜩蟉铁布衫听来凸凸瓦丝危思下横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