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过的意思、附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过的解释

在官吏名簿上附记官吏的过失。《明律·吏律·讲读律令》:“初犯罚俸一月,再犯笞四十,附过。”《明律·吏律·名例》:“文武官吏犯公罪,该笞者,官收赎,吏每季类决,不必附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附过”是一个古代官场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历史文献进行解释:

一、基本定义 指在官吏的考核名簿上记录其过失,属于中国古代官员考绩制度的一部分。这种记录方式主要用于对官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

二、法律依据 根据《大明律》记载:

  1. 《吏律·讲读律令》规定:官员初犯错误罚俸一月,再犯则处以笞刑四十并附过记录
  2. 《吏律·名例》补充:涉及公罪时,官员可用赎金抵罪,吏员则按季度集中处理,可不作附过记录

三、实施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该制度主要见于明代法律体系,现代已无实际应用。如需了解更详细的法律条文背景,可参考《大明会典》等明代法典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附过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附过是一个动词短语,常用于口语,意为“陪伴”、“跟随”。它表示某人或某物紧靠在另一个人或物体的旁边或背后。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附过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作为上面的部首,为附的字头部分。

附过一共包含6个笔画,其中“⾍”部为4画,而“⾥”部为2画。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附过这个词源于现代汉语,属于汉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新词。繁体字为“附過”,在繁体字中,过字的“⾏”部写作“⾛”,而字形稍微有所变化。

在古代,附过这个词没有出现,因为它是现代汉语中的新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而出现的。

例句

1. 我明天要去商场买东西,你愿意附过我吗?

2. 她带着孩子附过在大家后面,好像是丢了什么东西。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附近、附件、附加。

近义词:跟随、随从、陪同。

反义词:离开、独自、分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