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逾骨肉,汉语成语,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深厚,甚至超越了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情感联结的深度超越了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及用法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汉语大词典》释义
“逾”指超越,“骨肉”喻指血缘至亲。成语意为“感情深厚,胜过亲生骨肉”,强调非血缘关系的情感深度可达到或超过亲情。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未提供在线链接。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
定义为“感情比亲人还要深厚”,突出无血缘者间因共同经历或深厚情谊形成的情感纽带。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未提供在线链接。
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用以刻画超越亲缘的深厚情谊: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多以此引申为友人离别时“情逾骨肉”的悲怆。
来源:《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未提供在线链接。
卷八中描述结义兄弟“情逾骨肉,生死不负”,成为成语的典型用例。
来源:中华书局整理本,2009年。未提供在线链接。
适用对象
多用于描述无血缘但情感深厚的关系,如生死之交、患难伴侣、恩师弟子等。
示例:战友在战场上生死相托,情逾骨肉。
情感强度
隐含情感深度需达到长期共患难、高度信任的标准,日常亲密关系不适用。
示例:养父母抚育孤儿成人,恩情逾于骨肉。
语境限制
多用于书面语及正式场合,口语中常用“比亲人还亲”等替代表达。
“他与青年作家的关系,真可谓情逾骨肉。”
来源:《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未提供在线链接。
描写与友人萧珊“情逾骨肉,相濡以沫”的羁绊。
来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未提供在线链接。
“情逾骨肉”以血缘亲情为参照,高度凝练了人类情感中超越亲缘的深层联结,是汉语对情感厚度的极致表达之一。其使用需满足情感深度、对象特殊性及语境正式性三重条件,常见于文学与历史叙事中。
“情逾骨肉”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背景或文学引用,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
八花九裂本命日龀齿抽梁换柱创格逴迈翠娥倒数方程大篆调懴鹅黄酥反手烽火连天鼓筑蒿荒华椷荒幻花炮华铅頮浴浑个缣绫贱种椒口羁靽讦以为直谨备井然有条酒瓿聚精凝神卡奴洼磕擦髋骨亏输詅痴符林郎论駮録遗马队毛质美唐母夫人凝神女貌郎才撇漩披散掊击啓机七香轮啬吝色样山眉深林水狗悚詟随物应机弹纠提鼓推陈致新熙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