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膝地的意思、膝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膝地的解释

两膝着地。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檀信及门而膝地,童耋遍城而掌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膝地”是古汉语中描述跪拜动作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双膝触地”,特指古代礼仪中身体俯伏、以膝盖支撑地面的恭敬姿态。根据《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多用于描绘臣子朝拜君主或信徒礼拜神佛的场景,例如《礼记·曲礼》中“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则膝地而请退”即展现侍从以膝触地表达谦卑的仪态。

从词源结构分析,“膝”指人体关节部位,“地”为承载面,二者结合形成“动作+受事”的动宾关系,这与古汉语中“稽首”“顿首”等礼仪动词的构词逻辑一致。古代注疏家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特别强调“膝地须正身直腰,显肃穆之容”,说明该动作具有严格的身体规范。

在文化内涵层面,膝地之礼承载着三重象征意义:其一,通过降低身体高度表达等级尊卑,《周礼·春官》记载“诸侯见天子,膝地九拜”;其二,体现虔诚心态,佛教典籍《法苑珠林》描述信徒“膝地合掌,心无杂念”;其三,衍生出“膝地求恕”“膝地陈情”等固定表达,如《资治通鉴》载唐太宗“膝地谏高祖”的著名典故。

网络扩展解释

“膝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两膝着地,多用于描述跪拜或虔诚的动作。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字面含义:指双膝接触地面,通常表示跪姿。其中“膝”指膝盖(人体大腿与小腿连接的关节),“地”即地面。
    • 引申含义: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宗教场景中,象征谦卑、恭敬或虔诚。例如唐代黄滔《丈六金身碑》中“檀信及门而膝地”,描述信徒跪拜佛像的情景。
  2. 使用语境

    • 文学与历史记载:多用于诗词、碑文等书面表达,如宋代诗句“寄傲南窗容膝地”中借“膝地”体现隐士的简朴生活。
    • 现代用法:现较少单独使用,更多见于成语(如“卑躬屈膝”)或仿古文体中。
  3. 与相近词的区别

    • 跪地:泛指单膝或双膝触地,应用范围更广;而“膝地”特指双膝着地,强调动作的完整性。

“膝地”是一个具象且带有文化意蕴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情感色彩。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来源,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鞭筴变律鞭擗簸扬糠秕逋欠蚕月孱嫠禅门乘乘尘容宸赏玼玼椟韫阏抑法文俯思羹定瞽叟骨挝脸好谋鸿造徼进介丘开壶刻刀夸大狂狂肆老道剌堰淩飞鲁菜卖弄旄星弥永畔离偏国巧饰妾身岐蒐毬露锦饶减三旨相公上收设定使转四达田捐天下太平天作之合踢腾痛勦穷追偷窃涂刍瓦盆卫生丸五木乌腻五亲六眷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