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蚕曲的意思、蚕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蚕曲的解释

即蚕箔。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蚕薄》:“河上纬萧人,女归又织苇,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参见“ 蚕箔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蚕曲(cán q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农事内涵的词汇,指代一种传统养蚕器具。其详细释义及来源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词义解析

    "蚕曲"指用苇秆或竹篾编织而成的养蚕器具,呈长方形或圆形浅盘状,主要用于盛放桑叶供蚕取食及作茧。其名称源于功能与形态:"蚕"指用途(养蚕),"曲"取"弯曲编织物"之意(《汉语大词典》,1997年)。

  2. 形制特征

    传统蚕曲直径约1.2米,边高10-15厘米,以竹篾交错编织成细密网格,确保透气性且防止幼蚕坠落(《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蚕业卷》,1991年)。

二、历史渊源

  1. 古籍记载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载:"蚕时,须用曲、薄承蚕",其中"曲"即蚕曲的前身,证实其早在公元6世纪已是标准蚕具(中华书局点校本,2015年)。

  2. 地域别称

    在江南蚕区亦称"蚕匾"(太湖流域)、"蚕笪"(珠江三角洲),属同物异名现象(《中国蚕桑技术手册》,农业出版社,2000年)。

三、文化延伸

  1. 农谚关联

    "蚕曲无尘,丝白如银"的谚语,强调器具清洁度对蚕丝质量的影响(《中华农谚辑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

  2. 工艺传承

    浙江湖州、江苏吴江等地仍保留手工编制蚕曲的非遗技艺,采用苦竹经蒸煮、劈篾、编织等12道工序制成(《江南蚕具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2年)。

四、现代应用

虽塑料蚕匾已普及,但竹制蚕曲因透气性佳、不易结露等优势,仍被高端茧丝产区选用,尤适用于多湿环境的蚕种培育(《现代蚕业科学》,科学出版社,2020年)。

网络扩展解释

“蚕曲”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来源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性较高的资料进行解释:

  1. 基本含义(高权威性来源)
    根据汉典、沪江在线词典等资料,蚕曲(cán qǔ)指“蚕箔”,即养蚕用的竹制器具。宋代梅尧臣的诗句《和孙端叟蚕具·蚕薄》中曾提到:“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印证了这一用法。

  2. 成语含义(低权威性来源争议)
    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如查字典)称“蚕曲”为成语,形容“姿态谦卑、屈服让步”,并关联《史记》典故。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可能是现代误传或引申义。

  3. 其他解释辨析

    • 提到的“养蚕音乐”无可靠文献支持,可能为民间附会;
    • 多数高权威性资料均未收录此解释,建议以“蚕箔”为优先释义。

最可信的释义为“蚕箔”,即传统养蚕工具;其他含义需谨慎对待,可能存在讹传。

别人正在浏览...

榜花八枳草剏稠庶矬陋傎到帝祚饵雷凡尔赛宫房图風欬负惭赋调浮光跃金浮飏贯轶鼓励过磷酸钙好端端核骨轰醉黄花笺回斡靳世谨小慎微棘皮动物鸠车韭葅句点括率脸薄溜熟陆标卖关子马克思主义暋作南船北车漂发瞥观穷军弃壤取水然诺山乡射利蛇脂市调市籍説来道去説闲话姝艳宿贤陶广擿语拖涎五凤无所不用其极湘弦象约亵近